設計小鎮“巧設計” 張家灣工業重地煥新

日期:2020-05-15 10:5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5重點地塊已啟動實施,北京銅牛等老廠房將變設計創新中心 設計小鎮“巧設計” 張家灣工業重地煥新

設計小鎮局部效果圖

設計小鎮局部效果圖

  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啟動區綜合規劃實施方案已完成,5個重點地塊規劃已進入實施階段。利用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老舊廠房,設計小鎮將引入新的業態,嫁接新的城市功能。未來這裡將成為與城市綠心、環球影城、張家灣古鎮等功能板塊協同共生的活力開放街區。

  打開圍墻 建四通八達“毯式街區”

  張家灣設計小鎮規劃面積為5.4平方公里,啟動區位於張家灣鎮西北部,規劃面積約70公頃。啟動區地塊上老廠房林立,有100多棟,涉及20多家企業。

  這些一座挨一座的廠房,是張家灣鎮作為通州區第一工業大鎮時留下的“遺跡”。這幾年,通過疏解整治促提升,鎮域內上千家企業被清退關停,一部分老廠房拆除後規劃為綠地,一部分則通過新舊建築融合的街區改造方式,未來成為設計、創新類産業的承載空間。

  啟動區範圍內選取了北京銅牛、方和正圓、北泡輕鋼等部分條件較好且有代表價值的廠房,作為重要節點進行了深化設計。眼下,北京銅牛廠房的一期改造已經進場施工,力爭在年底前亮相。

  尚未進場施工的廠區,還保留着騰退時的整體模樣。20多家廠子各自有一圈圍墻,從而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廠區空間,但同時也造成了區域空間的割裂。

  “今後,所有圍墻都會被打開,建成公共空間相互貫通的‘毯式街區’。”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六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楊蘇,參與了張家灣設計小鎮的規劃設計全過程。他解釋,“毯式街區”就是室外空間如同一塊地毯,建築散落其上,公共建築與公共空間有機融合,從而形成豐富活力的公共網路。

  按照“毯式街區”的更新思路,啟動區將建成無圍墻的開放式街區;並且每棟建築的一層和二層,會打造成對外開放的城市共用空間,構築街區的活力功能網路。

  廊橋飛架 設計小鎮通聯城市綠心

  設計小鎮啟動區的北沿線是103國道。過了103國道,就是城市副中心的中央公園——萬畝城市綠心。

  作為副中心的兩個重要功能板塊,城市綠心和設計小鎮將通過縱橫交錯的綠色廊道有機聯通。即利用臨路綠化、生態廊道、城市公園等景觀要素,形成網路化的綠脈體系,並與周邊城市綠心等大尺度生態綠化相聯繫,形成藍綠交織、組團串聯的整體環境。

  103國道沿線將重點營造景觀風貌,打造綠化環抱的城市界面。沿線規劃建設6處景觀節點,其中103國道與張鳳路交叉口形成核心街角公園;其他節點為街邊口袋公園,結合相鄰功能和場地面積,形成生活型、運動型、休閒型、郊野型等不同的主體側重,構建豐富、多層次的綠化結構。

  設計小鎮和城市綠心之間將通過立體過街設施加強連接。預計會增加一處平面過街設施、2-3處過街天橋。未來,市民和游客可以通過架設在半空中的景觀廊道,在設計小鎮和綠心之間便捷往來。在綠心裏生活的小動物,也可以通過廊道實現遷徙。

  産城融合 構造立體混合活力街區

  塑造多元功能的複合的混合活力街區,也是張家灣設計小鎮街區更新的一大亮點。

  楊蘇介紹,混合活力一方面是指産城融合,即街區裏既有産業空間,又有配套的公共服務空間,像文化、體育、醫療、商業服務等場所。“産業功能區配套功能用地規模比例為3:2,塑造宜居、宜業且充滿活力的開放複合街區。”

  一方面強調豎向混合激發城市活力。所謂“豎向混合”就是強調建築在垂直方向上下不同功能的高度混合,以及建築間、不同地塊間水準方向上功能的複合協調。通過不同功能間的衚同提高城市運作效率,激發城市活力。例如,一棟改造後的廠房,一層二層是書店、餐館、咖啡館等服務設施,二層以上是設計單位的辦公區,就是一種豎向混合。

  另外,設計小鎮還將充分利用臨街建築的首層空間,通過室外表演、餐飲外擺空間等形式,促進夜間經濟活力。

  要激發街區活力,除了打開圍墻,道路交通改造也是當務之急。當前,啟動區內路網密度偏低,還有不少斷頭路。按照“小街區、窄馬路”的思路,啟動區將加密路網、優化道路線形,使得道路總里程從5.3公里增加到9.7公里,道路網密度從5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10.9公里/平方公里。

  啟動區在建設過程中,將利用道路空間打造綠色慢行系統,串聯城市共用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在啟動區內部形成一個業態多元、功能完善的“公共創新活力環”,“攪動”街區從內而外散發出熱度,吸引年輕人來此幹事創業、安居樂業,成為“網紅打卡地”。

  新舊融合 現代景觀鑲嵌工業記憶

  作為一個老工業區,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留下時代的記憶,是各級政府部門和設計單位在規劃設計階段始終思考的問題。

  不同於首鋼工業園,有巨大的鍋爐等工業印記非常鮮明的工業遺跡,張家灣工業區留下的更多是廠房、辦公區。為發掘工業園區自身魅力,規劃設計團隊想出了不少招數。

  比如具有時代特徵的大煙囪、紅磚房,將完好保留。對於一些跨度特別大的廠房,適度削減體量,尋求更加怡人和諧的空間氛圍。對於一些規劃為綠地的廠區,廠房拆除時保留部分框架結構,作為一個具有歷史感的景觀小品融入周圍綠化環境。

  對於部分尺度較難更新的大型廠房,採用保留舊廠房工業建築結構,其餘部分進行現代化更新提升改造的方式,既滿足當代功能要求,也是對原有工業文化與藝術的保留與昇華。

  目前,啟動區內的重要節點均已明確功能定位。北京銅牛地塊,將聚焦設計産業前段研發與創新,融合集合創研工作室、大師工作室、設計博物館、設計交流與展示中心等功能,並增加園區公寓配套,塑造全新的設計企業生態圈。

  方和正圓地塊更新的目標定位是打造大型設計企業創新創意中心。北泡輕鋼地塊的更新目標是打造張家灣設計小鎮組團級家園中心,涵蓋了展覽展示、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商業及生活配套設施等。(王海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