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舉行“綠色鑄基 科技賦能 共建城市副中心金融新生態”分論壇,來自政府、企業、高校和金融機構的嘉賓聚焦城市副中心發展,共話金融新生態建設。
城市副中心以低碳創新集聚發展動能,為金融生態拓展産業鏈條。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副主任、通州區區長鄭皓在論壇上介紹,城市副中心已集聚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470余家,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連續三年超10%。作為全國氣候投融資、國家林業碳匯“雙試點”,城市副中心的綠色信貸佔比達18%。2025年前三季度,駐區銀行新發放科創貸款更是實現翻倍增長。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承載地。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一直積極推動首都綠色金融發展,服務城市副中心高標準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行長巢克儉在論壇上表示,近年來北京市綠色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主要表現在政策框架日臻完善,融資規模長期位居全國前列,激勵約束機制和産品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更多綠色金融資源向城市副中心集聚。
他表示,未來將從推動銀行在綠色金融特色網點設立、綠色政策資金投放、綠色創新産品落地等方面進一步發力,以更高品質的綠色金融服務,為城市副中心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支付是金融交易環節中的‘最後一公里’。支付科技是連接金融政策與實體需求、打通消費場景與金融服務的重要樞紐。”作為紮根城市副中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易寶支付創始人、CEO唐彬認為,傳統支付僅僅解決“錢怎麼付”這個單一問題,但如今支付科技正從“工具配角”躍升為“生態賦能者”。它既能為科技金融提供精準的企業經營數據支撐,也能為綠色金融搭建實踐場景,是激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的重要載體。
綠色發展離不開大量資金支援,而綠色金融作為調配資源、要素流轉的工具,可為綠色發展提供支撐。近年來,城市副中心在綠色金融方面持續發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北京ESG研究院院長黃勃建議,在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示範區可圍繞小場景、小切口做一系列“微創新”,通過政策方面的微調解決綠色發展的“裉節兒”。(孫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