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灣智慧護林添彩城市副中心

日期:2025-03-14 09:2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駕車駛過京津高速牛堡屯收費站,不少車友發現高速路兩側的自然景觀漂亮了不少。北京通州張家灣集體林場近年來連續打造的示範林,沿着京津高速、京津高鐵一路鋪展開來,為沿途的乘客、司機帶來了多彩的視覺享受。由於緊鄰高鐵線、高速公路,林場還特意把石塊、樹枝、樹葉等堆在一起,建設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本傑士堆,搭建昆蟲旅館,增加食源性植物等,促進小型爬行動物及鳥類的繁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繪出”了一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張家灣智慧護林添彩城市副中心

  ■ 市民提議 成功打造景觀林地

  “高速兩側的林地裏,不僅樹種豐富,而且還經常能見到雉雞、鴛鴦、野兔、松鼠等小動物,在城市空間保留了難得的自然野趣。”北京通州張家灣集體林場場長張紅豐説。

  為什麼要打造這樣一片複合林?原來早在2020年初成立時,北京通州張家灣集體林場便格外注重智慧林場建設,在很多地方設置了帶有二維碼的標識牌。打開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林地的簡介、所種樹種、綠色生態視頻等,還能與林地養護人員和集體林場進行互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片林地就是市民留言希望增強橋下空間的景觀效果,林場採納建議打造而成的。

  2020年以來,北京通州張家灣集體林場持續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採用撫育剩餘物搭建本傑士堆、昆蟲旅館、人工鳥巢、小微濕地推動園林綠化廢棄物迴圈利用,利用林內現有水源或在林地空間、自然洼地等打造保育和自然相結合的林間景觀。在村民活動頻繁且集中的地塊,修建“村頭片林”微型公園和小型游憩廣場,鋪設健身步道,安裝休閒座椅等服務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林場充分利用林木生長周期的空檔期,建設以松茸為主要品種的栽種培育,持續擴大20余種竹類種植,因地制宜種植蒲公英、菊花、瞿麥、紫蘇等種類林藥200畝,沙坑種植紅蓼80畝,林草450畝,並開展規模化養殖梅花鹿、丹頂鶴的前期試驗。還與高校聯手成立集體林場實驗基地,用於首都水生植物的培育,讓林場成為更多動物植物的美好家園。

  ■ 智慧管理 呵護和諧生態家園

  目前,北京通州張家灣集體林場運作的“智慧腦”林區智慧協同政務系統,實現了對人員、物料、任務、資産、公文的無紙化、全周期、可追溯、精細化管理,有效縮減了林場的運營成本。這個聰明的“大腦”不僅能夠保障規範化、科學化、精準化的日常監督,還可以對各部門工作中産生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助力科學規劃、管理及指揮決策,為區域高品質發展貢獻了重要的林業新質生産力。同時,張家灣鎮嚴格落實林長制,保障每一片林地有人管、有人護,每棵樹有“戶口”。

  自然生態改善向好,自然而然吸引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來這裡作客。北京通州張家灣集體林場自主開發的“智慧眼”鏡頭下,留下了許多動物、昆蟲、鳥類活動的身影。如雉雞在森林裏悠閒地漫步,仿佛是在巡視自己的領地;可愛的喜鵲大家庭在湖水邊聚會,邊唱邊跳、相談甚歡,很是溫馨。“近兩年我們還欣喜地發現了烏裏寒鴉的身影,他們會在每年11月份來到張家灣鎮何各莊村的濕地處過冬,説明這裡有不少適合他們的食物源。”張紅豐説。

  利用33台高清攝像頭、17台紅外相機和2台蟲情智慧測報燈,北京通州張家灣集體林場2萬餘畝林地、200多塊養護地塊全被林場的“智慧眼”系統覆蓋管理,既能監測火災、盜伐、垃圾傾倒等不文明行為,也能一探野生動植物的“隱秘”世界。

  “智慧眼”目前已經監測到了野生鳥類53種,包括:小天鵝、長耳鸮、雀鷹、紅隼、白胸苦惡鳥等,尤其是長耳鸮,擁有鳥類中的“招風大耳”,特別珍惜可貴。前段時間,張紅豐在紅外設備中發現了幾隻藍靛頦兒,已經換上了艷麗的婚羽,十分好看。“我們通過監控發現,它們喜歡吃海棠果,所以就把周邊都種上了海棠。”張紅豐介紹,借助這些智慧系統,林場不斷打造近自然的生態環境,科學搭配食源蜜源植物,引導動物回歸林間。

  作為眾多野生鳥類的家園,林場的防火工作至關重要。張紅豐介紹,現在運作的“地表火”林區火情探測系統,採用環境光能自主供電,通過AI火焰煙霧識別技術,對植物纖維燃燒所釋放的中波紅外、紫外等特定光譜及其閃爍特性進行準確檢測,會在15-30秒內快速識別火情並向安全員發出定位預警資訊與現場照片。這個“防滅火平臺”的主要特點是能監測小火,發現較早,報警較快且定位準確,可全天候自主值守、智慧檢測與預警,從而實現森林火災“打早、打小、打了”的根本目的。

  寒盡春生,萬物萌蘇,在智慧養護的林場裏,愜意的春風,喚醒了花草樹木和可愛的動物,撫慰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回首過去一年,張家灣鎮的生態建設邁上新臺階,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收尾工作加快推進,鎮域內五河十路“綠色通道”1632.5畝完善政策生態林得到悉心養護,留住了更多自然之美。特別是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張家灣鎮在張鳳路和張採路周邊提升項目中,增設4000余平方米生態停車場,讓生態治理成果更好地服務市民美好生活,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