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通州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加快六環高線公園、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編制副中心花園城市專項規劃等,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推進綠色發展,不斷提升發展的“含綠量”。這也意味着,居住和工作在城市副中心的市民百姓,將享受到更多綠色福利。
近日採訪通州區園林綠化局,梳理2025年綠化美化、公園綠地建設的亮點,將副中心碧水藍天間的四季綠色協奏曲一一呈現。
將於2025年5月對公眾開放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通州區園林綠化局供圖
高線公園2026年起陸續開放
對於生活在朗芳園的通州人鐘雯來説,2025年開年最讓她們一家開心的事,就是家門口的六環高線公園啟動建設了。“看了新聞報道,以前六環上的車將轉到地下通過,地上的環路將變成高線公園,就經過我們家門口!”鐘雯説,“我們都盼著這座公園儘快建成開放,到時候出門就可以到大自然裏遛彎、騎車,想想都覺得美。”
不僅是鐘雯期待,不少副中心的市民都對這個建在六環路上的公園很是關注。翻開高線公園的規劃圖,整座公園沿既有環路呈帶狀分佈,自北側的潞苑北大街,一直連通至南側的京哈高速公路,南北長約14公里,東西寬約300米至500米。公園自北向南依次設計了創意生活、故城記憶、時代樞紐、運河樂章、生態客廳、古今畫卷六個主題區段,串聯起宋莊藝術區、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副中心交通樞紐、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張家灣古鎮、環球影城等副中心重點功能區域,未來將很好地縫合六環東西兩側的城市空間。
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琼介紹,整座公園的亮點頗多,例如沿線將佈局高線商街、高線藝術館還有高線體育公園,形成文旅體複合功能的活動場地。跨越北運河的橋梁部分還將打造多層次的全景城市客廳,橋下空間植入天幕打造大橋星街燈光秀場,六環橋改造為靈動起伏的綠色城市天際線,融入橋上休閒娛樂空間,形成副中心網紅新地標。
目前,高線公園項目正在穩步有序推進建設,將於2026年至2029年期間,按照“開工一片、成熟一片、帶動一片”的基本原則,分階段、分步驟、分區域陸續開放亮相、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將充分融合參觀游憩、運動健身、休閒購物、文化交流等功能,成為縱貫城市副中心的一條活力奔放、全齡友好、健康多元的綠色動脈。
視線從東六環移至潮白河畔,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也正在加緊建設當中,一點一滴的變化備受副中心、廊坊北三縣居民關注。這座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公園,分佈在潮白河兩岸,通州與北三縣均有涉及,其中通州區一側約60平方公里。作為京津冀平原地區規模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這裡將重點建設潮白植物園、潮白教育園和潮白運動園三大主題園。
高琼介紹,潮白植物園將突出華北平原森林濕地的鄉土特色,融合科學研究、引種示範、園藝展示、科普活動、景觀游憩和公共生活等複合功能。目前潮白植物園先行啟動區已完工,進入為期一年的生態保護期。潮白教育園先行啟動區已於2024年底開工建設,將打造成為集生態文化體驗與多元教育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自然教育基地。
2025年將開放一批特色新園
除加緊建設重大工程項目以外,2025年副中心還將推動一批新公園開放亮相,其中不乏很有亮點的特色園。例如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將於5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屆時,游客可以漫步城墻之上,置身考古之中,觸摸原汁原味的古城歷史。
路縣故城遺址是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設前期考古勘探時發現的西漢遺址,也是迄今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見證了通州千年曆史,對研究副中心早期城市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該遺址以漢代路縣城址為核心,城址內外發現了與縣城同時期的房址、窯址、水井、道路和灰坑等社會生産和日常生活遺存。
即將開放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將復現漢代古城的格局,以考古成果及相關文獻為依據,復原城門、城墻和主要街道,夯土古城墻還帶有“風化”的痕跡,從而原汁原味地展現古城風貌,增強歷史真實感。位於遺址公園主軸線東側,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也將於2025年對外開放,博物館共三層,展陳部分主要包括遺址展廳、基本陳列展廳和臨時展廳。遺址展廳主要對原址進行保護和展示,基本陳列展廳主要展示從2016年至今挖掘出來的文物。
此外,宋莊蓄滯洪區二期也將於年內對外開放。公園分為分洪樞紐區、濕地體驗區、山體圍合區,中間通過蓄滯洪區分洪道明渠,將溫榆河、小中河串聯。園內根據水、梯田、文化、建築等元素,營造不同主題的景觀亮點,形成曲港拂翠、西山映紅、蘆花飛舞、沁湖棲水、曲水沁芳等景觀節點。
城市畫廊為市民出行添彩
2025年,副中心還將新增一批風景林蔭路、城市畫廊、花園式街區、全齡友好公園綠地,為市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增色添彩。其中,怡樂西路、怡樂北街、漷馬路將改造為具有城市畫廊風貌的花園式風景林蔭道路,環球影城周邊的九棵樹中路、萬盛中二街、薈萃南路將升級為城市畫廊,打造活力開放的城市生活街道。
在通州區梨園鎮中部片區,2024年啟動的花園式街區建設將繼續推進,預計2025年上半年亮相,成為副中心首個花園城市街區層面的先行示範樣板。該項目主要涉及日新路機非隔離帶和兩側綠化帶、雲景南大街與雲景東路交叉口綠地以及梨園鎮政府東側綠地。過去,這片街區設施有些陳舊,植被相對單一,以“花開梨園、日新尋芳”為設計願景改造完成後,將實現居民走出家門,就像進入了花園。
既有建成的公園內,2025年也將新添公園活化利用場景。高琼介紹,區園林綠化局選取了幾項較為成熟的培育項目,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陸續開放亮相,為公園增添新活力。如張家灣公園內,“山海夢幻森林休閒綜合體”項目將與大運河景區深度聯動,含潮玩運動、自然科普、森林樂園等內容。梨園鎮的萬盛花園社區公園—城市“金角銀邊”活化利用項目,將在公園內增設餐飲、文創、兒童樂園等業態,以及主題花園、球類場地等。
此外,位於北京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的“大運流芳·文化探索演繹中心”項目,將提供探索研學、AR與VR高科技、沉浸式市集、特色遊船等多種體驗服務。該項目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亮相。(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