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清園南社區居民管護家門口的綠地。(曲經緯 攝)
近日,朗清園南社區被紅楓、海棠和弧形花壇圍出的半月形廣場上,通州區正式啟動潞源和北苑兩個花園式街道建設。這是2024年3月全市啟動“花園城市”建設後,通州區着力創建的首批花園式街道,同時着手5個花園式社區創建。
早在2009年,北京市就啟動了花園式社區的創建,開門見綠、四季有花、和諧宜居,滿足居民推窗賞景的“花園夢”。“花園式社區與普通社區不同在於,加強綠化管理,發動群眾參與,以點帶面,讓社區綠化向精品化、花園式發展。”區園林綠化局四級調研員楊文成説。目前通州區已有510個單位獲評“首都花園式單位”,43個社區被授予“花園式社區”稱號。
花園式街道率先在核心區試點創建。“目前,東城、西城、朝陽、大興的4個街道已經被授予該稱號,今年全市將創建6個花園式街道,其中城市副中心有2個。”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絡處處長陳長武説,北京已印發花園式街道評選範圍及條件的相關文件,既有硬性指標也有軟性條件。年底前組織專家評審和指標考核,通過後,這些街道和社區才能被授予稱號。
“潞源街道地處城市副中心重點功能區,植被覆蓋率超過50%,500米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100%,遠遠超出考核指標,在規劃之初就有着很好的自然本底。”潞源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常華堂介紹。
為更好地指導各區開展花園式街道、花園式社區、花園式單位建設,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會同相關單位編制了《首都花園式示範街區建設導則》,對公園綠地包括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三個層級道路,居住區、商圈、學校、醫院、産業園等街區單元進行分類分級建設指引。“我們將以此為指導,調動居民積極性,增加陽臺綠化等附加值,為創建花園式街道‘上分’。”常華堂説。
啟動儀式上,居民李元惠領到了一盆菊花種苗。退休後李元惠就愛上了種花弄草,陽臺上既有觀賞花卉,也有茂盛的豆苗菜,她常常參與社區微花園的種植。聽説這次領到的菊花種苗,養好了有可能擺到長安街上,她立即來了精神,“我一定得好好養,爭取能選上!”
李元惠是區綠辦在全區各街道選出的150戶種花愛好者之一。“今年9月底,我們將對發放的菊花成品進行篩選,屆時將選出精品菊花代表通州區擺到長安街沿線,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禮。”楊文成説。這些菊花種苗不僅是一份參與花園城市建設的禮物,更是一份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朗清園南社區是此次啟動建設的花園式社區之一,將鼓勵居民參與其中,學習種植綠植的技巧和養護知識,從每家每戶養一盆花做起,從小家到大家,樹立美化環境的意識,近距離享受城市綠化美化成果。
據了解,2024年,城市副中心將依託綠道、小微綠地及口袋公園、全齡友好公園、橋體綠化、花園式街區、城市畫廊、林蔭路等系列綠化美化工程,建設如詩如畫的花園城市。(曲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