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首個碳迴圈公園亮相

日期:2022-11-01 09:1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首個碳迴圈公園亮相

  碳迴圈技術賦能,“綠廢”變“綠肥”,西馬莊公園成為城市副中心首個碳迴圈公園。

  什麼是碳迴圈公園?北京林業大學社會服務和綜合研究部副部長王曉旭揭秘。在西馬莊公園中,所有植物的養護均不施用化肥、農藥,而是通過BECCUS技術,將園林廢棄物如枯枝落葉等進行熱處理後,形成植源生態肥,反哺林地,有效捕捉城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植物生長蓄積量和林地碳儲量,實現碳迴圈。“這種以自然之法修復自然生態的公園就是碳迴圈公園。”

  在低碳技術中,能夠實現零碳排放、負碳排放的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減碳技術,一類是碳捕集封存再利用技術,也就是BECCUS。該技術可將生物質燃燒或轉化過程中産生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利用和封存,熱處理後生成植源綠肥,包括固態腐料和液態肥兩種。

  據統計,1噸園林修剪物可額外固定0.37至0.45噸二氧化碳,是日常堆肥固碳量的3.7至4.5倍,並且能製成60噸液態肥。要想保證一畝林地健康,一年共需要4噸液態肥。而西馬莊公園百畝林地一年約可産生45噸園林廢棄物,可額外固定約16.65至19.8噸二氧化碳,産生2700噸液態肥,全部可以迴圈利用,營養城市的“綠肺”,還可節水約30%,同時實現碳負排。除了採用先進的“碳迴圈技術”外,西馬莊公園還配合使用樹葉堆肥、枝丫粉碎等傳統技術措施,確保“綠廢”不出園。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現碳迴圈的過程中,植物花期、綠期也有明顯延長。西馬莊公園綠化養護負責人寧建設觀察發現,項目自2021年啟動至今,使用植源生態肥的林草長出的花、葉、枝,比使用普通化肥生長出來的花量更大、葉片肥厚、枝條茂密,花期也會延長一週左右,秋季落葉晚兩周左右,樹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明顯增強,昆蟲、鳥類也更多了。

  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琼介紹,城市副中心率先提出“碳迴圈公園”概念。不同於“近零碳公園”是指公園碳排放和碳吸收值幾乎相同,強調碳的吸納數量,碳迴圈公園是以公園為單位的“碳庫”,實現碳元素在公園內部的迴圈利用和存儲,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碳外溢和碳浪費。“‘碳迴圈’概念在園林綠化中的踐行,為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提供了副中心樣板。”(曲經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