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項大氣主要污染物均創歷史新低 城市副中心一季度藍天多了26天
一季度,城市副中心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4項大氣主要污染物均創歷史新低,空氣品質圓滿完成持續改善任務目標。
數據顯示,一季度,城市副中心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8.1%。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濃度分別為60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率為33.3%、25%、15.4%。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77天,佔比85.6%,同比增加26天,重度污染及以上1天,同比減少5天。1-2月份全區每月降塵量2.4噸/平方公里,同比改善63.1%,完成市考核目標要求。
除了整體數據取得了喜人成績以外,各街道鄉鎮一季度也均實現空氣品質同比改善。從濃度看,一季度各鄉鎮、街道PM2.5濃度在38-49微克/立方米之間,其中中倉街道、楊莊街道最低,馬駒橋鎮最高。從同比變化看,各鄉鎮、街道均同比下降,改善率在16.9%-30.9%之間,其中中倉街道降幅最大,馬駒橋鎮降幅最小。
據介紹,通過高位推動、夯實責任,城市副中心持續創新破解難題,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日益提升。對重污染應對、“零點”執法力度愈漸強勁。持續提升監測預警和科學研判水準,提高污染過程應急應對能力,常態化、連續性開展後半夜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工地施工揚塵、焊煙直排、渣土車違規上路、道路遺撒、施工機械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堅持管控“零盲區”、監督“零缺位”、執法“零容忍”,織密全覆蓋、無死角空氣品質監管網,切實彌補“午夜段”揚塵管控真空。一季度,全區開展後半夜執法259項次,檢查各類施工工地1112家次,發現揚塵類問題328處,查處違規渣土車104輛,立案處罰118起,共處罰金82.45萬元。
同時,城市副中心持續深化“日提醒、周調度、月通報”長效監管機制,優化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平臺。以高密度PM2.5監測站、道路積塵負荷檢測、視頻線上監控等為支撐,專業人員駐場緊盯高值排放點位、鎖定重點治理區域,形成“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依法查處—責令整改”閉環管理,將信息化手段延伸到管理末梢,切實發揮監管實效,助推環境監管及非現場執法科學高效化。一季度,全時指揮中心非現場鎖定問題並派單667件,均已整改反饋。
城市副中心還狠抓移動源污染治理,壓實“管”的責任。生態環境、交管部門積極配合,一季度累計檢查進京路口柴油車44608輛,超標處罰2443輛;檢測貨車近55萬輛次,查獲超限821輛。實行入戶“全要素檢測”,共檢查柴油車4352輛,環保處罰227輛;嚴格日常監管,動態更新非道路移動機械臺賬,確保“一機一碼”、達標排放。一季度累計檢查施工工地及物流企業328家次,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1519台,立案處罰48台;審核通過環保號牌1184件,發放環保號牌1043件。巡查檢測場224場次,現場監督檢查車輛1690輛。一季度共淘汰巡游出租汽車104輛,更新和新增純電動車35輛;接入市級平臺社會公用充電場站197個、充電設施共2797個;檢查加油站油氣回收178家次,運營電動公交車柴油累計使用量同比削減103.45萬升。此外,區生態環境局還協同香河生態環境部門開展覓子店檢查站聯合執法2次,檢查重型柴油車31輛,超標處罰2輛。(張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