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國際資源 用金融賦能北京綠色低碳發展 城市副中心有了綠色金融“智囊團”

日期:2021-06-22 17:17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匯聚國際資源 用金融賦能北京綠色低碳發展 城市副中心有了綠色金融“智囊團”

  作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先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緊緊抓住“兩區”建設的機遇,吸引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等主導産業在城市副中心集聚發展。作為北京自貿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重要承載地,運河商務區重點聚焦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現已集聚了200余家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保理等金融企業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在這些服務機構中的一個亮點,就是能整合國際資源、吸引優秀人才、助力城市副中心品牌建設和形成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智庫——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與中國巴西商會共同主辦“可持續農業綠色金融”研討會、與高瓴研究院共同主辦“碳中和科技與投資機遇研討會”、與全國僑聯金融專委會等共同舉辦“2021金融支援綠色科技年會”……入駐城市副中心世界僑商中心16層的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下稱綠金院)正緊鑼密鼓地開展綠色金融的研究、推廣、平臺搭建和國際合作。

  這間500平方米的辦公室中藏龍臥虎。綠金院旗下的ESG投資研究中心、綠色科技與投資促進中心、“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秘書處北京辦公室、國際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網路(FC4S)亞洲總部都設置在此。綠金院的另外兩個下屬研究中心——能源與氣候中心和自然資本與投融資中心的部分員工也在這裡辦公。“千里姻緣一線牽”,一份份有影響力的行業研究報告、一場場匯聚全球大咖的盛會,讓北京綠金院成為城市副中心與全球“綠色圈”人士緊密連接的紐帶,助力城市建設,吸引世界眼光。

  綠金院的創始人和院長馬駿博士是綠色金融領域公認的領軍人物。馬駿在綠色金融和綠色發展領域有許多頭銜,包括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共同主席、“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金融特別顧問、北京綠色金融協會會長、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等。馬駿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和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牽頭起草了2016年七部委發佈的綠色金融指導意見,並代表中國共同主持了一系列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據了解,綠金院在綠色金融、自然資本融資、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綠色科技等領域為國家、北京市、金融機構、綠色企業和國際社會提供諮詢建議與解決方案,構建研究和能力建設平臺,並積極擴大北京綠色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自2021年5月成立以來,綠金院建立了包括五個研究中心、20多位全職和10多位兼職研究人員的專業團隊,並組建了由20多位國內外頂級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承擔了來自國際組織、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金融局、通州區、各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的40多項研究任務和諮詢項目,發佈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研究報告,開展了大量諮詢研究,包括為重慶市所做的、即將正式發表的《重慶碳中和與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

  據馬駿介紹,綠金院為北京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申報和準備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援,受監管部門委託開展了綠色金融標準和政策研究,併為北京和各地的金融機構與綠色企業提供了各類諮詢和能力建設服務。研究院計劃以ESG研究中心為基礎,協調在京建設ESG投融資中心,構建綠色、可持續投資機構的生態圈。研究院提出人才引進建議,支援城市副中心成為綠色金融與可持續金融國際人才中心,積極為城市副中心引進有綠色偏好的機構,協助ESG投資基金和綠色金融服務機構落地通州。

  綠金院旗下的能源與氣候中心專注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研究,依託低碳政策數據庫和系統分析工具,協助決策者制定可執行、可投資的綠色低碳發展規劃。最近,該中心承擔了包括重慶在內的多個地區的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的産業減排路線圖的研究,為高度依賴煤炭相關産業的地區設計低碳轉型方案,併為地方零碳示範園區規劃提供諮詢建議。自然資本與投融資中心近期的工作重點包括可持續林業與可持續農業的創新融資機制設計、以生態保護為目的跨地區生態補償研究、自然碳匯項目開發以及區域生態配額市場交易機制設計等。

  依託綠金院的平臺,來自全球的優質資源加速匯聚。作為2019年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提出的“在北京通州和倫敦設立綠色科技創新與投資中心”的政策成果,綠金院下設的綠色科技研究與投資促進中心(下簡稱綠色科技中心)旨在促進早期和成長期綠色科技企業發展。2020年7月,綠金院與全球知名的諮詢公司英國碳信託(Carbon Trust)建立合作,正式將該中心落戶綠金院,以促進全球綠色低碳技術在中國的推廣和應用,並構建金融資源與綠色科技的對接平臺。

  最近,綠色科技中心與行業翹楚高瓴産業與創新研究院共同發佈了《邁向2060碳中和——聚焦脫碳之路上的機遇和挑戰》的研究報告,梳理了中國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投資機遇,為包括PE和VC在內的投資機構、企業家和産業界提供參考。此外,綠金院在城市副中心舉辦首屆金融支援綠色科技年會,並在年會上啟動了名為“金融支援綠色科技平臺”的綠色科技項目庫。該平臺將重點對接綠色科技項目與股權投資機構,並通過行業研究和專家庫資源賦能綠色科技企業和綠色投資機構。

  整合國際資源、服務國家戰略也是綠金院的一項重要工作。為體現“一帶一路”建設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倫敦金融城發起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作為重要成果列入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同年8月,GIP第一次全體會議成立秘書處,在北京和倫敦分設辦公室。目前,GIP秘書處北京辦公室就設置在綠金院,該辦公室也稱為綠金院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中心支援GIP秘書處北京辦公室及其指導委員會、工作組的工作以及綠色項目庫的開發,推動GIP簽署機構強化環境和氣候資訊披露、評估項目的環境影響並創新綠色金融産品。中心還面向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綠色金融能力建設。

  不僅如此,國際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網路(FC4S)亞洲總部也通過綠金院落戶副中心。作為一個合作網路,FC4S連接全球各地金融中心,旨在促進國際金融中心交流經驗、推動合作,並採取務實行動加快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在全球的發展。據悉,全球有超過36個城市作為會員加入該網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聯合國環境署共同為網路日常工作提供支援,全球秘書處設在瑞士日內瓦。綠金院與“國際可持續發展中心”網路合作項目將負責執行雙方擬定的在亞洲地區推廣綠色金融以及相關諮詢和能力建設活動。在聯合國相關機構的支援下,綠金院還將研究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發展經驗,與FC4S共同探索在北京市開展最佳實踐工作,推動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金融國際中心的建設。(關一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