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廠房、體育場迭代 但鮮活記憶卻留了下來 留住“情懷味兒”的城市更新

日期:2025-01-15 09: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在“老通州”的記憶裏,每到歲末年初,西海子就能滑冰了,冬日限定的快樂就開始了。最近,與大夥兒久違了的西海子公園冰場再度亮相,短短幾天,就在網上賣出1萬多張門票。

  這麼受歡迎,是因為很多通州人對西海子公園有情懷,這塊面積不大的冰場上,有他們的青春記憶。走出西海子公園,記者漫步通州老城,發現其核心地段的新華大街上,有很多銘刻着幾代人記憶的商場、廠房、體育場、衚同,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都留住了獨特的“情懷味兒”。

北光廠光學樓改造後將保留爬山虎。(效果圖)

北光廠光學樓改造後將保留爬山虎。(效果圖)北光廠供圖

南大街片區衚同肌理保存完整。

南大街片區衚同肌理保存完整。(白志海 攝

  更新項目1

  銀地大廈

  跨越30年仍是家門口潮流地標

  從長安街出發,沿着京通快速路一直往東,就到了新華大街。“老通州”劉雪芹約記者在銀地路口見面,可是,這地名在地圖上根本搜不到,“哦……對,現在這地方叫愛琴海購物公園了。”她説。

  那為啥叫銀地路口呢?記者有點迷糊。“習慣了!”劉雪芹説,愛琴海購物公園所在地,過去有座銀地大廈,“我是那兒的第一批售貨員。”

  她從手機裏翻出一張拍攝於1993年的照片,銀地大廈透着喜慶,大樓潔白的外立面上挂着10多個條幅,還有巨大的開業海報,路面上是富康、桑塔納、麵包車……令劉雪芹印象最深的是,銀地大廈是通州第一座有自動扶梯的商廈,不少人為了體驗新奇特地前來。

  後來,新華大街上又陸續火了好幾家商場,銀地大廈逐漸客流減少、走向衰微……直至2008年10月底停業拆除,那一刻,很多“老通州”甚至掉下了眼淚。之後,這裡拔地而起一座“國際范兒”十足的大廈,隨着2021年6月愛琴海購物公園開業,曾經的銀地路口,一躍成為運河畔最早的商業綜合體。

  愛琴海購物公園開業後,吸引來了很多“老通州”。大家驚喜地發現,這座嶄新的商場裏,不僅有一眾網紅美食,還有射箭運動俱樂部、籃球場……足夠大家在家門口體驗“潮流生活”,“當年銀地大廈開業,我們來商場裏體驗自動扶梯;現在愛琴海購物公園開業,我們帶着孫子孫女來這兒打籃球……”一位居民説,這種感覺真的很神奇。

  更新項目2

  通州體育場

  居民最愛的老跑道老球場全保留

  家住北苑2號院的陳明今年68歲,過去是齒輪廠的拋光工,提到新華大街上的通州體育場,滿滿的回憶。“大夥兒都愛去那鍛煉,尤其是那400米的大跑道,人氣最旺!”他説,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通州體育場,當時是通州最好的戶外健身場所。

  隨着時代發展,通州體育場慢慢變老了,由於室內訓練場地嚴重不足,不僅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運動需求,也很難吸引高水準運動員和教練員參與通州體育事業。 2022年,通州體育場正式開始改造。

  “剛開始動工改造的時候,説實話,我這心裏還是有點失落的,要是真改造成特高端的體育館,門票肯定不便宜。”陳明説,他希望通州體育場能保留體育場和新華大街旁邊的燈光籃球場,留住“老通州”的記憶。

  相關部門在前期問卷調查時發現,很多居民都和陳明一樣,希望體育場改造完成後,還可以非常方便地散步、跑步、打球。記者了解到,全新的通州體育場即將於今年暑假亮相,老跑道、老球場都被全部保留了下來。跑道下方設計了三層地下車庫,近千個車位在滿足運動人群需求的同時,未來也可以向周邊居民、學校等開放使用,填補項目周邊機動車停放缺口。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全新的通州體育場還增加了游泳館、冰上運動館、公共體育館、全民健身中心,為了節省場地,設計團隊巧妙地“上下找空間”,將各個場館像拼積木一樣疊加起來。

銀地路口如今非常“國際范兒”。

銀地路口如今非常“國際范兒”。(張寅生 攝

  更新項目3

  南大街區域

  衚同裏氤氳的煙火氣不會散

  老話兒講,過了臘八就是年。在“老通州”眼裏,全長不過800米、已有600年曆史的南大街,不僅是老城區最有煙火氣的地方,更是置辦傳統年貨的首選地,這裡不光有小吃、硬菜,還有老城衚同的精華肌理。

  春節將至,年味兒愈發濃烈,緊鄰新華大街的南大街北口,百年曆史的小樓飯店開始露天搖元宵;再往裏走,專賣通州特産饹馇盒的食品店前排起長隊,這種油炸食品金黃酥脆,吃起來“咯吱”作響,余香繞舌;魁特飯莊門前,肚包肉、羊蝎子咕嘟咕嘟冒着熱氣……

  當前,南大街及周邊區域已經啟動騰退保護更新項目,居民可深度參與更新、改造。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為功能完善、百姓安居、底蘊深厚、活力煥發的副中心城市更新“亮點名片”。土生土長的“南街人”馬工今年50多歲,他告訴記者,通州古城裏過去有上百條衚同,隨着城市發展,很多地方建起了高樓大廈,唯獨南大街區域,還保留着橫平豎直、相互交叉的“十八個半截衚同”,承載着一代代通州人的回憶。

  南大街北口附近,同樣承載着“老通州”回憶的人民商場,即將在2025年完成改造。這座陪伴了通州人30多年的老牌商場,曾是京郊首家“億元店”。改造過程中,老商場的主體結構沒有拆除,通過重新裝修,蛻變成數字經濟智城園,匯聚共用辦公、展示交流、商務辦公、生活服務等多元化功能於一體,一層仍保留5000平方米商業空間。

  更新項目4

  北光廠

  老廠房改造留下滿墻爬山虎

  上個月,新華大街上的北京光學儀器廠宣佈啟動改造升級,堅持“少拆利舊,外貌修繕,延續廠區歷史脈絡”的原則,北光廠將在最大限度保留老建築、古樹、爬山虎的前提下,讓整個廠區變身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産業園,助力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

  “老通州”或許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北京城西有首鋼、東有北光。之所以能和首鋼比肩,是因為北光廠曾是我國精密儀器製造行業領軍企業,製造出了國産第一台光學經緯儀、大型天象儀。

  迎着寒風,53歲的老職工張小軍帶記者走進北光廠。他18歲進入北光廠技校,當了3年學生,之後又在廠裏幹過電工、司機、採購……愛人也是北光廠職工。

  禮堂是當時廠裏的基建科帶着職工們一起蓋起來的,舉辦過很多次聯歡會、表彰會;廠裏的主辦公樓建於20世紀50年代,擁有蘇聯風格的外立面,特別氣派;光學樓是科研人員的辦公場所,滿墻的爬山虎,是工廠主路上最“養眼”的地方;三跨車間東頭還有一株樹齡200餘年的油松,職工們倍加愛護……張小軍越説越動情,“老工廠改造,方案中最讓人高興的是,這些老建築、古樹、爬山虎都被保留了下來。”

  再細看看方案,老職工們更高興了。過去,北光廠雖然是新華大街上的一處地標,但一般市民很難走進去轉轉。未來,廠門和噴泉廣場區域拆除後,將建設敞開式廣場,廠區內配套服務區域將可以直通通惠河濱水空間,周邊居民都可以來這裡感受“新北光”。

  尋味者説

  為什麼要關注城市更新項目裏的“情懷味兒”?這源於記者在採訪中捕捉到的一個細節:很多“老通州”,有意無意間,在感慨副中心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時,也會有些無奈地坦言,“很多地方變化太大,多了好多地名,出門甚至得靠導航軟體。”

  捕捉到這個細節的人不少。有的自媒體博主在社交平臺上通過分享通州老照片收穫了一大批粉絲;有的攝影師,專門聚焦於通州老城,用鏡頭留下回憶……

  老城當然需要生長和更新。但這個過程,必須讓人記得住鄉愁,看得到未來,才能獲得世代生活在此的“老通州”認可,煥發出全新的時代能量。記者在新華大街走訪一圈下來,發現沿街正在實施的眾多更新項目,實實在在地做到了這一條。這條老街的未來足夠令人期待。(陳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