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貞、友誼兩大醫院通州院區工程建設迎新進展 城市副中心加速構建三甲+基層緊密型醫聯體
日前,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十余萬平方米地下結構全部衝出正負零;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工程北側主樓實現正負零,8月底整體工程將全部實現正負零封頂。落戶城市副中心的市級三甲醫療機構建設頻傳喜訊,工程施工建設駛入“快車道”,北京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有序向通州轉移,三甲+基層緊密型醫聯體構建進入“加速度”。
友誼醫院通州院區:
月底整體工程實現正負零
近日,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工程的施工工地上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在為月底整體工程實現正負零努力。
項目負責人文乾勇介紹,因為二期項目地下建設為4層地下室結構,基坑最深處24米(局部積水坑最深達27米),這使得該項目成為了城市副中心目前在建醫療機構項目中最深的深基坑工程項目。“在全市來看,這也屬於重大深基坑工程。”文乾勇表示,24米的深度為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從工程量就不難看出,地下結構施工挖掘土方30多萬立方米,護坡樁376根,基礎樁640根,旋噴樁1055根。
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如何降水,也是工程施工的難點之一。據了解,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基坑施工位置為古河道,地質條件複雜,泥沙淤積層多,土層、淤泥層、沙層更替,都給施工帶來不小困難。以邊坡側壁滯水層的處理為例,在水量較大,滯水導流時間長的情況下,插導管、注漿、預留水道等多種措施需要多管齊下,處理過程非常複雜。
同時,“流態固化土”這一新技術專利也在本項目基坑肥槽回填施工中被廣泛應用。據了解,在北京市場上只有兩家公司有該專利授權。地下結構施工外墻防水完成後,隨時用流態固化土回填,確保基坑邊坡安全。“這一項目基坑施工情況複雜,邊坡回槽窄,如果我們使用以前的回填施工手段,無法保證工程進度和品質。”文乾勇説,過去工人要將土一點點運下去回填,但是回填土的密實度無法保證。用了流態固化土後,能像混凝土一樣,可在8小時內初凝,而且不受汛期雨水的影響,能全天候施工。
“實現正負零後,我們工程中‘最硬的骨頭’就啃下來了。”他説,工程8月底全部實現正負零,從進度上看,地上建築的施工將開始“飛速”進行。地上14層結構預計將在年底全部完成。
“地下室結構施工的完成,標誌着鋼筋混凝土施工全部完成。地上建築為鋼結構施工,後期速度將比前期快。”文乾勇表示,二期工程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根據工程進度,在圖紙保證的前提下,可以在2023年5月完工。
安貞醫院通州院區:
提前15天地下結構封頂
在城市副中心的另一處醫療機構施工工地,機械作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的2000名建設者正在艱苦奮戰。日前,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建設項目十余萬平方米地下結構全部衝出“正負零”,提前15天實現地下結構封頂。
安貞醫院通州院區項目佔地面積30多萬平方米,是北京市最大規模的新建綜合醫院。為完成計劃節點目標,該項目施工部門採取“化整為零”的施工方式,將34萬平方米工程劃分為34個流水段,分隊伍、分班組進行交叉作業施工。
進入汛期以來,雨量大且多,持續時間長,給正在進行的地下結構施工帶來了較大影響。項目部以BIM等新技術信息化手段為依託,克服施工難度大、交叉作業等不利因素,最終僅用100天時間就高品質實現了地下結構封頂。
接下來,項目後續施工將迎來新高潮。目前,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建設項目正全面優化工序,分解節點目標,向着年底主體結構封頂發起衝鋒。
全面開花:
建立醫聯體 三甲“精華”融入基層
除了這兩項醫療機構的建設,從副中心工程辦了解到,多個醫療工程項目都相繼傳來好消息。北京市疾控中心遷建項目已經正式開工、首都兒科研究所通州院區也在進行開工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副中心工程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醫療衛生項目都有專人負責、專人盯守,協助指導建設單位和施工總包單位推進工程進展,解決存在問題。副中心工程辦組織檢查組定期到各項目現場巡查。同時,協調市、區兩級行政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推動解決前期手續辦理和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目前,各建設項目均按計劃進行,未開建項目也在積極進行開工手續辦理。”相關負責人説。
目前,來自北京中心城區的優質醫療資源正有序向通州轉移。隨着北京友誼醫院、北大人民醫院逐步落戶通州,城市副中心醫療逐步建立以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潞河醫院和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4家三級醫院為龍頭單位的片區制醫聯體,覆蓋通州906平方公里150多萬居民。同時,緊密型醫聯體,以及兒科、康復科、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專科醫聯體建設也正在推進中。
城市副中心的基層醫療機構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我們通過建立醫聯體,可以借助的力量更強,通過選取各家所長,將三甲的‘精華’引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到居民身邊,最終實現分級診療。”通州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徐娜介紹,目前以潞河醫院、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友誼醫院通州院區4家醫療機構為核心醫院,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服務半徑和診療特色,已分別與4家核心醫院結對建立片區制醫聯體。
通過四大醫聯體逐步完善分級診療平臺,落實號源預留、醫聯體內檢查檢驗結果共用,加強臨床診療協作,開展學科業務建設和技術扶持。同時,也使慢性病預防治療與管理相結合,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逐步實現為片區內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張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