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程手段有效調蓄雨水 鏡河“大海綿”可禦百年一遇洪水

日期:2020-11-05 10:0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利用工程手段有效調蓄雨水 鏡河“大海綿”可禦百年一遇洪水

  一彎鏡河環抱着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這是集“滲、滯、蓄、凈、用、排”為一體的海綿城市工程。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海綿城市試點區134項工程已完工49項,其中鏡河這個“大海綿”,可讓行政辦公區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由每秒44立方米下降到每秒10立方米,起到顯著的滯水效果。

  鏡河連接了運潮減河與北運河,長達3.5公里,是一條集排水、蓄澇和風景觀賞為一體的河道。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鏡河的防滲採用的是河道開挖時挖出的黏土,透水透氣,可實現雙向連通。

  鏡河沿線都設置了暗涵,最寬的地方達10多米,河道周邊雨洪率先流入暗涵,20年一遇的降水都流進暗涵,不會向河道排放。超過20年一遇的降水進入暗涵後將通過調節口排放到河道內,河道自身擁有60萬立方米的調蓄空間,超出調蓄空間的雨水才會排到北運河內,這樣就實現了滯洪功能。

  經過測算,百年一遇洪峰流量可由每秒44立方米減少到每秒10立方米,每秒消減洪峰流量超過30立方米。此外,鏡河水系還實現了雨水分層處理,通過暗涵的調節,較臟的初雨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渾濁的中段雨進入北運河,較清澈的末段雨進入河道,實現了分層取水、優水優用。

  通州區潞城鎮的楊坨3號地北區安置房是海綿城市試點區項目之一。地塊現狀大多為林地及硬化屋面,沒有排水系統。在建設過程中小區將新建雨水排水管道系統,便於進行海綿城市設施建設。

  在安置房項目現場看到,這裡的便道都鋪設的是透水磚,與綠地相接的馬路牙子都是平的,綠地也為下凹式的。通州區海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當雨水通過透水磚下滲飽和後,形成的地表徑流將通過平馬路牙子流入下凹式綠地、植草溝,降落在屋面的雨水也將進入綠地裏。當綠地承接的雨水飽和後,將通過溢流口流入社區內3個總體積320立方米的調蓄池,進行調蓄、儲存,經過濾消毒後集中配水,用於綠化灌溉、景觀水體補水和道路澆灑等。如果雨水量過多才會排放到雨水管道內。

  “為了過濾進入調蓄池的水中雜物,溢流口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比如周邊鋪設的鵝卵石起到第一道過濾功能,溢流口內設置了截污吊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海綿設施建設,楊坨3號地北區安置房項目對雨水進行入滲、截流、棄流和凈化作用,有效降低了徑流污染物總量,其中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7.5%,解決了地塊硬化面積大、雨水徑流系數高等問題。同時海綿設施工程也對景觀進行了提升,大面積的綠化建設不僅為城市增添了亮麗的風景,也為小區居民提供了休閒場所。

  通州是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試點區位於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帶,西南起北運河,北到運潮減河,東至規劃春宜路,總面積19.36平方公里,分為建成區、行政辦公區和其他新建區。

  依據《通州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及《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系統化方案》,試點區包含建築小區、公園綠地、道路、水系、防洪排澇等各類建設項目134項,目前已經完工49項,在建44項,41項已經處於前期階段。試點區初步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還有效控制了徑流污染,高效利用了雨水和再生水資源。(孫穎)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