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機遙控開關燈 燈桿自行“體檢”上報 根據天色調節亮度 城市副中心1.1萬盞路燈配“聰明大腦”
在京榆舊線北京工業大學通州校區路段,工人正在對路燈進行智慧控制改造。(聶堂明攝)
手機遙控開關燈、燈桿自行“體檢”上報“身體狀況”、遇故障實時“報警”,還能根據天色調節燈泡亮度……副中心1.1萬盞路燈正在緊鑼密鼓加裝“聰明大腦”。7月底前,副中心全部路燈將力爭完成智慧改造,變身智慧路燈。
通州區城管委管道辦工作人員王彥勃表示,以前路燈有沒有出問題,“一靠市民熱線舉報。二靠巡查人員每天在路上開車摸排。”每天從路燈點亮開始,通州區市政設施巡查中心和通州區城市照明事務中心的巡查人員就會分成不同的“巡燈小組”,一旦發現有路燈故障,便立刻打電話聯繫照明中心,讓維修人員趕快前往現場進行故障維修。
為了減少人員巡查工作量,同時提高效率,從2020年4月起,副中心1.1萬盞路燈“智慧改造”正式啟動。
想要讓路燈變智慧,就得給每盞路燈都加裝一個“聰明大腦”。在京榆舊線北京工業大學通州校區路段,施工人員正在對路燈進行“手術”。工人打開燈桿下方的電盒小門,在燈桿肚子裏安裝上“單燈控制器”與“遠端監控終端”,這就相當於為路燈裝上了“聰明大腦”。每個單燈控制器上都有一個二維碼,二維碼中集納了這盞路燈的所有資訊,只需要用手機上安裝的專用APP軟體掃一下二維碼,路燈的資訊就能夠被直接上傳並採集到APP軟體中。
安裝了“聰明大腦”的智慧路燈,一共具備4大新功能。
首先,可以利用手機APP軟體,對單獨某一盞路燈或是整個副中心的所有路燈進行開關控制。“以前開關路燈,一開就得整條路全亮。如今,想開某一盞路燈,或是同時打開副中心所有的路燈,都能用手機控制。”王彥勃説。
其次,過去巡查人員發現路燈不亮了,必須等維修人員抵達故障現場後,才能給路燈檢查“看病”。安裝了“聰明大腦”的路燈,具備了自我監測功能,會實時將自己的電壓、電流、運作狀態等資訊回傳,工作人員在手機APP軟體上就能直觀看到每根路燈的“身體狀況”,還能統計整個地區的亮燈率、耗能情況及能耗對比等資訊。王彥勃説:“這樣可以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即使路燈還亮着,但是只要監測發現了故障,就可以第一時間搶先維修。”
無論是燈泡碎了,還是電路短路,只要監測到異常,路燈就會立刻“報警”。每根智慧路燈都有精準的定位系統,工作人員通過“報警”知道路燈到底發生了什麼故障,可有針對性地進行維修。
考慮到節能的需求,智慧路燈還具備調光功能。“每一盞路燈的光線明暗,都可以單獨進行調節。比如現在是夏天,有時候晚上7點多了,天色還亮着呢。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在滿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適度把路燈的亮度稍微降低一些。等天色漸漸暗了,路燈的亮度再慢慢增加,更加節能環保。”王彥勃解釋説。
從通州區城管委了解到,7月底前,副中心全部路燈將力爭完成智慧改造。改造涉及京塘路、六環西輔路、梨園南街、芙蓉路、玉帶河大街、濱河中路、臨河裏路等173條道路,共計1.1萬根路燈。(張楠)
連結
副中心推出環境問題反映小程式
“路面臟亂”“垃圾清運不及時”“公廁長期沒有衛生紙”……今後,類似這樣的環境衛生問題在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式隨時反映。據悉,由北京環衛集團通州京環公司推出的“通州京環”小程式7月13日正式上線運營,市民登錄小程式後,可通過“碼上解決”模組上傳圖片、語音等反映環境問題,24小時內就會收到答復。
掃碼登錄小程式後,在首頁中央最醒目的位置就看到了“‘碼’上解決”模組,點擊進入,即可開始反映問題。為了讓市民能更準確描述發現的環境問題,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視頻方式留證外,還特別增設了錄音功能,錄音最長可達10分鐘。“增加錄音功能是考慮到市民可能會遇到一些如噪音擾民等問題,那聲音就是最直接的證明。”通州京環公司辦公室主任李聖傑説。
市民反映問題後,解決情況如何?通過小程式裏的“我的回音”模組可以實時查詢。李聖傑表示,小程式的後臺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運營,實時刷新,發現問題後會第一時間發送給具體的負責作業部門進行解決。而且,針對市民反映的問題,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小程式以圖片的形式回復,“比如説,有人反映公廁長期沒提供衛生紙,那我們解決問題之後,會拍幾張已經放好了紙的照片。”李聖傑説。(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