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鐵建設集團從事安全管理10年的馮悅海——絕不做工地上的“老好人”

日期:2023-11-29 09:3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在中鐵建設集團從事安全管理10年的馮悅海——絕不做工地上的“老好人”

馮悅海正在工地上指揮。

馮悅海正在工地上指揮。中鐵建設集團供圖

  清晨不到7點,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室外氣溫還在冰點以下。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地上,數不清的工人正準備上早班。走進站房施工區,只聽得鏗鏘有力的喊話聲從安全教育室裏傳出——

  “冬季施工已經開始了!天冷,手腳不那麼靈活,高空焊接工、架子工,你們的工作危險,千萬不能馬虎。身體不舒服了,別硬扛着。”“還有兩個多月就過年了。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把安全帶都係好,家裏人都等着咱回家呢!”

  安全教育室裏,明晃晃的燈光下,一排排頭戴安全帽的建設者正坐在板凳上聆聽。站在最前頭講話的,是中鐵建設集團的馮悅海。他是項目的安全總監,一米八的個頭,戴着一頂紅色安全帽,眼睛炯炯有神。

  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每天清晨,中鐵建設的工地都要在開工前進行安全教育。馮悅海只要有時間就會親自來做教育動員,還要跟大家一起觀看安全教育片,共同提高安全意識。

  安全教育室外,就是中鐵建設集團的施工場地——長168米,寬192米,也就相當於小學校200米周長的操場那麼大。這裡未來將成為整個副中心站的站房核心區,旅客們進站、候車、乘車都得經過。副中心站完工後,將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工人們戴好安全帽,快步走向作業區。沒一會兒,鋼樑上、馬道邊、基坑裏,開始有焊花閃動。參加完班前教育的馮悅海並沒有返回項目部辦公區。他的習慣是留下來,至少在現場轉一圈,趁着大夥兒剛開工,抓緊時間把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裏”。

  施工區西北側,幾十根粗壯的鋼管柱早已安裝就位,上面是形態各異的牛腿梁。大部分焊工可以比較安穩地站在高空車上作業,而一些造型複雜的位置,則需要焊工站到鋼樑上工作,離地面至少有15米。

  “放心吧馮總,不用查了。防墜器都調整好了,安全帶也係着呢,恁放心!”“馮總,俺們都記着你那話哩,安全生産,生産安全。”來自河南、陜西的焊工們看見馮悅海,主動打起招呼。

  馮悅海擺了擺手,“哪能不查?”眼睛盯着焊工們身上的安全設備,檢查合格後繼續説:“大家都是老焊工了,甭管有沒有人查,都得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對於違反安全規定的工友,他向來不會客氣。“安全意識不強,要是不立即阻止就等於害了他。我寧當安全生産的‘膽小鬼’,也絕不做工地上的‘老好人’!”

  2020年盛夏,馮悅海來到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擔任項目安全總監。1989年出生的他,是項目部領導班子裏最年輕的。來這兒之前,他曾參與過貴陽北高鐵站建設,還在中鐵建設集團總承包公司對上百個站房、房建、隧道項目進行過安全評估。到現在為止,他已經跟安全管理打了10年交道。

  工地上逐漸繁忙起來,運送建材的大車一輛接着一輛……馮悅海用兩個小時,繞了整個工地一圈,沒發現什麼安全隱患。“要是發現了隱患,咱就得馬上叫停作業,立即整改。我們要打造安全零事故的‘百年工程’。”馮悅海帶記者來到施工現場臨時指揮部,辦公桌上,擺滿了安全管理、安全須知、安全培訓等一系列的書籍和文件,每本書和文件或多或少都有圈圈點點、劃線的筆記。

  來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3年多了,讓馮悅海感覺壓力最大的是樁基施工階段。“3萬多平方米的作業面上,10台履帶吊車24小時不停工地把105根鋼管柱吊裝到位。”馮悅海説,最大的鋼管柱直徑1.6米、長39米、重91噸,要2台重型履帶吊相互配合,容不得一點閃失。那陣子,他幾乎天天住在工地上,親自指揮吊裝,實在熬不住了,就回休息室躺會兒,但睡不了多久,又會突然驚醒,“這節骨眼上放心不下啊!”經過不懈努力,中鐵建設集團105根鋼管柱全部安全就位。

  “悅海是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項目部的同事們都這樣評價他。已經參加工作10年的馮悅海説,自己要發揮好“傳幫帶”的作用,把積累的安全生産管理經驗,傳授給更多年輕人。(陳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