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朝大街充電站。通州區城市管理委供圖
2025年以來,通州區城市管理委推進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區累計安裝充電介面220個,涵蓋主幹道沿線及大型居民區等多個關鍵區域,為百姓綠色出行提供便捷服務。
不少擁有電車的通州市民近來欣喜地發現,身邊一批充電場站相繼投用,如特來電北京通州科創五街充電站、通朝大街充電站、中石化龍禹通州居然之家充電站等,為日常出行帶來了充足的電能補給。
其中,通朝大街充電站與太玉園充電站因為臨近居民區,日常使用頻率最高。兩個充電站共配備52台快充終端、30台慢充終端,實現平均充電等待時間縮短68%,充電成本低於周邊15%,惠及附近約3.2萬居民,構建起覆蓋李老新村、太玉園等居民區的一刻鐘充電圈,填補了區域新能源補能缺口。目前,兩站日均服務車輛超600台次,成為居民家門口的“能量驛站”。
針對居民反映的充電設施噪音較大的問題,通州區城管委聯合屬地部門及建設運營企業多次現場勘察,創新採用“快速車道級”支架式傾斜隔音板,在充電車位與居民樓間築起隔音屏障,很大程度隔絕、吸收了充電設備運作産生的噪聲。經第三方機構檢測,安裝後噪音平均降低12分貝,充電噪音擾民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夜間充電擾民的投訴也大幅下降。
此外,充電樁的背後也有創新技術為充電服務賦能。通朝大街充電站和太玉園充電站均接入特來電雲平臺,具有負荷均衡調控與設備故障預警功能。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平臺還開發了兩層安全防護技術,實現充電安全可監視、可預警、可控制、可追溯,為居民充電安全保駕護航。(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