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畔的“大氣球”暗藏玄機 副中心居民探訪最大基坑氣膜

日期:2024-09-13 09:2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大運河畔多了個“大氣球”。

大運河畔多了個“大氣球”。中鐵十六局集團供圖

受邀居民走進基坑氣膜內部。

受邀居民走進基坑氣膜內部。(陳強 攝

  城市副中心大運河畔,玉帶河大橋東側,2024年多了個“大氣球”,附近不少居民好奇:“這到底是幹啥用的?”

  9月12日上午,中鐵十六局集團舉辦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邀請上百位居民探訪“大氣球”內部。原來,“大氣球”裏面正在進行海綿城市工程,完工後可大幅減少這片區域污水溢流入河的次數,一定程度解決區域極端降雨天氣下形成的內澇積水問題,進一步改善大運河水質。之所以要給工地上罩一個“大氣球”,是為從源頭解決揚塵、噪音等一系列問題,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77歲的袁倩華曾在中心城區住了50多年。19年前,她為了找個環境清幽的地方養老,在大運河畔買了新房,一直住到現在。“大氣球”所在的位置,就在小區旁邊,“孩子們來看我,開玩笑説,小區旁邊要蓋個劇院。”袁倩華説,附近的居民也很好奇,有的説裏面是籃球館,還有的説是游泳館。中鐵十六局項目管理人員表示,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通知發到運河灣、星河苑社區後,居民報名相當踴躍。

  走進“大氣球”內部,戴着安全帽的居民們紛紛掏出手機拍照、錄影,還有的居民化身“記者”採訪起現場工作人員,“這是怎麼吹起來的?”“趕上冬天下大雪,會不會壓塌了?”“完工以後,這‘氣球’還拆嗎?”……中鐵十六局項目常務副經理賈晉龍、總工程師王煜涵耐心地解答居民的疑問。

  這是北京首次將全封閉、大跨度氣膜技術應用到項目施工階段。“大氣球”長165米、寬80米、高37米,氣膜展開面積達21000平方米,是目前全市面積最大的基坑氣膜。更令人驚訝的是,“大氣球”內部沒有梁柱,也就是説,它完全是靠鼓風機吹起來的,通過智慧設備控制內外氣壓差;它的材料非常堅韌,經過測試,頂部可以承受住1米厚的積雪;預計2025年春天,建設單位將把它拆除。

  這個“大氣球”還是全國首例應用於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氣膜。從項目啟動到完工,所有施工都在氣膜內完成,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將氣膜措施效益發揮到最大。根據測試結果,“大氣球”的防塵效果達90%以上,噪音降低率達71%以上。

  “大氣球”內部,深15米的基坑已經開挖完成,工人們正在進行墊層鋪設,再過幾天,一個完整的塔吊將會在基坑中豎立起來。賈晉龍説,這處藏身地下的海綿城市工程,滿負荷可以儲存超過11600立方米的雨水。項目完工後,裹挾着泥沙、碎石、有機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將在這裡經過初步分流、沉澱處理,之後用於河道景觀或植被灌溉。(陳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