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暑熱漸漸退去。切換到夜間模式的城市副中心,開啟了與白天不一樣的精彩——
五河交匯處,夜市登場,琳瑯滿目的小玩意兒和五花八門的小吃能讓您挑花眼;運河碼頭,夜遊船開航,站在船頂觀景平臺眺望,兩岸燈火盡收眼底;體育場、大大小小的公園裏,鍛煉、夜跑的人群漸漸會聚起來;靜謐的圖書館裏,一盞盞檯燈漸次亮起,老少讀者在孜孜不倦的展卷夜讀中尋覓精神的港灣……
夜晚是個有趣的時間切片。曾幾何時,通州被稱為“睡城”,晚間活動乏善可陳。進入副中心時代,夜晚漸漸變得豐富有趣起來。逛街、乘船、賞燈、鍛煉、閱讀、看劇、觀展……好玩的項目數不勝數,熱鬧繁華的“新夜態”已成為副中心活力之城的生動注解。
周末晚間熱鬧的月亮河夜市。(孫立新 攝)
大運河上的夜航遊船。(白繼開 攝)
晚8點的通州區圖書館閱讀氛圍濃厚。(趙樹生 攝)
青年人晚間來到運河奧體公園體育場踢足球。(張寅生 攝)
夜市
八方來客嗨吃嗨玩
“喲呵,月亮河現在打造得可真不錯呀!”這句頗為老到的點評其實來自剛剛5歲的承承,他生得一口伶牙俐齒,稚氣又老練的童言童語常常逗得姥姥郭向兵捧腹大笑。
郭向兵是通州區新華街道京貿國際城的老居民,每逢周末、假期,小外孫承承總是吵着鬧着要從朝陽的家過來,為的就是到月亮河藝術小鎮的夜市嗨吃嗨玩一番。暑期到來,僅僅幾週沒回通州,當承承再次來到月亮河趕夜市時,發現這裡已經大不一樣了——大小道路、廣場上的攤位比上次來時還多,也更加熱鬧,幾乎每個美食攤位都被游客圍攏着,小吃的香味從人群縫隙中“鑽”出來,惹得後面的人踮起腳尖、伸着脖子,窺視裏面到底藏着何種美味。兩旁的餐館雖説“躲”在攤位後面,但店內早就座無虛席。
西邊被食客擠滿,靠東的月亮河小鎮主路則被親子家庭大軍“佔領”。路兩旁的攤位有賣玩具的、賣飾品的、賣鮮花的、賣寵物的,琳瑯滿目,露天電影、木馬車等各種娛樂項目很受歡迎,孩子們只要來到這裡,便“走不動道了”。
來月亮河逛夜市是承承每次來通州最大的“盼頭”。天剛擦黑,一家五口便溜達而來,吃飽喝足了,再體驗體驗游樂設施,買點兒潮流玩具,往遠還能走到大運河畔賞景,每次都收穫滿滿。
2024年“五一”期間,300多家商戶首次組成了這個戶外市集。假期過後,市集開啟了常態化、規模化、品牌化運作,每週五、周六、周日都會開集迎客。
雖然緊鄰核心地段,這裡一度卻很冷清。“我們是2014年搬來的,圖的是小區環境好,有樹林也有水系,但周邊沒商圈,交通也不便。每次出門遛彎兒,想找個清靜人少的地方才會選月亮河。”郭向兵回憶,一直到近幾年,月亮河漸漸有了餐館、電影院,但還是不溫不火,直到2024年夜市辦起來,家門口的熱度好像一下子被“點燃”,大量游客慕名而來,“以前覺得不方便,現在我們全家都説買房買到了好地段,不少夥伴都很羨慕。”
夜航
兩岸旖旎盡收眼底
夜市往南約2公里,大運河二號碼頭前排起了登船的長隊——未上船的游客滿眼期待,登上船的游客與驚喜撞了滿懷:航船頂部平臺上架着燈光,擺着古箏、二胡,來自音樂院係的學生們將開啟一場“音樂會”,為夜航錦上添花。
航船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駛離碼頭。這條音樂遊船特色航線是2024年暑期特別開設的,每週五、周六、周日開啟。今年四年級的陶陶剛剛還握着手機玩游戲,這會兒已經飛快地奔上平臺聽音樂看風景了,父親劉先生在他身後開心地笑着。
航船先向北,行駛到東關大橋前拐個彎,再一路向南,過了運通橋折返。此時東關大橋上的彩色燈帶全部亮起,橋體被渲染得好像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之橋,橋體上的噴泉幻化為五彩水幕,引得船上的孩子們一片驚呼。
兩岸的景致更讓陶陶一家三口陶醉。岸邊的步道上熱鬧非凡,有散步的、遛娃的、跑步的、騎行的,每一處河畔親水準臺上還有市民自發開展的“微型演出”——小年輕在極具節奏感的音樂中跳着街舞,退休大爺大媽支好架子打開喇叭吹拉彈唱,小小“演出”引得不少人圍觀拍照。
陶陶一家所在的航船也是岸上游人眼中的風景。有些游人倚着岸邊欄杆,一邊和好友聊天,一邊欣賞着船在畫中游,也有人正舉着手機拍下此刻的美。航船的背景更為壯闊,運河商務區的高樓燈火通明,倒映在水中又如繁星點點,恰似一幅詩意的畫卷。
閒談間才得知,當天是劉先生夫婦特地為孩子安排的副中心一日游。“一大早,我們仨從海淀出發,大概1個小時就到了通州,上午先去城市圖書館看展覽,然後又在兒童閱覽室讀了書,午飯後稍作休息,就直奔大運河博物館的三星堆展覽。我們提前做了不少功課,下午3點左右排隊果然快捷很多。晚間,陶陶被運河上的遊船吸引,也迫不及待地想坐,我們仨就一路尋到了二號碼頭。”
“説來已經有七八年沒到通州了,記憶中這裡還是偏遠的郊區。但現在經常能從網上看到各種通州的美照,了解到許多副中心建設的新聞,也有很多好友為我們推薦通州好玩的、好吃的,所以這個暑期我們特地來一趟。沒想到副中心已經建設得這麼好了,成了一座繁華的大都市。”劉先生感慨。
夜跑
涼風習習活力滿滿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紮根在副中心,他們積極陽光,熱愛運動。尤其涼風習習的晚間,是不少年輕人格外珍惜的鍛煉時光。
運河奧體公園體育場坐落在大運河畔,臨近東關大橋,內部設有一座400米操場,附近還設置了健身器材區、羽毛球區、網球區、籃球區等,受到不少體育愛好者的青睞。家住附近的跑步愛好者李彤就是這裡的常客。
“其實我加入長跑圈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希望挑戰一下,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當然也是為了更結實的身子骨、更好的精氣神。”從2023年起,李彤加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團,有領隊帶着跑,有隊友專業指導,他已經能從最初要咬牙堅持5公里,到如今以1小時21分36秒的成績完成半程馬拉松,甚至達到了國家三級運動員的半馬標準。
這座體育場正是李彤給自己定的“特訓”場地,主要訓練時段就在太陽落山後。“夏天炎熱,白天跑步很容易曬傷或中暑。我還是個上班族,早晨時間緊,所以只有晚上最適合了。”李彤分享,“體育場大燈一開,散步的、跑步的、玩飛盤的、踢足球的比比皆是,從小學生到老年人,各個年齡段都有,這裡的運動氛圍給了我很大力量。目前,我正在為下半年首次參加全程馬拉松積極備戰。”
常來夜跑的,還有家住通運街道運河園即將升初中二年級的樂樂。每天晚上6點到7點半,母親李玉昆就會帶着他和今年剛上三年級的妹妹來到體育場,完成一家人共同為樂樂制訂的健身計劃:先慢跑兩圈,然後計時測試1000米,隨後溜達1圈放鬆,再計時50米短跑,調整休息好後開始跳繩和跳遠練習,最後到健身器材區練引體向上。
“小學時樂樂身體素質很一般,別説引體向上了,連吊杠都很吃力。我們去年9月全家總動員,開始堅持每天運動。”母親李玉昆很是感慨,“就説引體向上吧,對樂樂來説可艱難了,頭三個月只是在吊杠,嘗試半程引體向上,可後來突然有一天就迎來了質變,一次能做三五個,再後來最多能做13個。我們全家都自豪感滿滿!接下來我們一家還會一起繼續堅持的。”
夜讀
氛圍濃厚滌蕩心靈
有人喜歡在戶外揮灑汗水,也有人偏愛屋內閱讀書籍滌蕩心靈。
通州區圖書館的2層、7層,是不少讀者理想中的夜讀空間。晚間,這裡埋頭閱讀的人數之多,讓人不禁想起大學時代的圖書館。
“60後”秦昌福是這兒的忠實讀者,文學、歷史、音樂、攝影、傳記、雜文類型的書籍,他都有所涉獵。2016年退休,秦昌福搬來通州,起初到處游山玩水,但兩年多卻沒能找到內心的寧靜。直到2019年一位好友告訴他:“你‘家門口’藏着個寶藏圖書館!”秦昌福便好奇地來到通州區圖書館閱讀空間,嘗試着借閱了幾本年輕時想讀卻未讀的書。
沒成想一發不可收拾,秦昌福放棄了旅行,拾起了閱讀。“我這才發現讀書的好。通州區圖書館藏書挺豐富,而且學習氛圍特別濃,常常是滿座狀態,2023年還開放了夜讀時段,現在我一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圖書館度過。”秦昌福的暑期“旅行”就是精神世界的暢游,每天早晨8點半準時到圖書館7層,一看書就是一整天,坐公交車來,走路回。“天黑了路上也涼快,還能鍛煉身體。”
“通州區圖書館的延時服務是從2018年3月開始的,當時只開放了一層大廳,閱覽座席也僅有30多個。為了更好地服務讀者,2023年8月將2層、7層進行了夜間開放,座席也增加到了312個。市民不僅能舒適閱讀,還能享受圖書借閱、期刊閱覽、看展等多種文化服務。”通州區圖書館黨支部書記魏紅帥説,同步啟動的還有“圖書館文化之夜”系列活動,包含讀書會、天文觀測、科學秀等多種形式,覆蓋多個年齡段。
晚上8點,7層閱讀空間靜悄悄,8層多功能廳卻是熱鬧非凡。探訪當天,正趕上暑期首場“圖書館文化之夜”科學秀活動。頭戴彩色假發的科學秀老師像變戲法一樣,展示着各種各樣的小實驗:空氣炮彈、看見聲音、氦氣變聲、極光破氣球……台下近70名小觀眾一會兒屏住呼吸、聚精會神,一會兒高聲歡呼、掌聲連連,一個半小時的課程下來沒一個走神兒的。
今年四年級的南關小學學生王宏鳴覺得意猶未盡,“我和媽媽常來這裡當志願者,每次都能學到好多知識,夜場活動還是頭一次參加,比白天熱鬧得多,氛圍也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