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舊“銅牛”煥發科技之光 北京未來設計園邀市民體驗未來
通州區張鳳路兩側,一座座工業時代的老舊廠房正重新煥發新生。這其中,由北京銅牛廠房升級改造而成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已經初具規模,充滿未來科技感的辦公空間即將面向設計師開放使用,周邊的配套設施如“深夜食堂”,也計劃於年中建成向市民開放。
老舊廠房華麗變身
驅車從張鳳路向東駛入廣源路,右手邊矗立着的明黃色建築顯得與眾不同,如果不是親身體驗,很難想像這座老“銅牛”工業廠房,經過改造後竟處處是科技味、未來感。展廳中透明的格柵玻璃暗藏玄機,通電啟動瞬間變成偌大的顯示屏,廠房原有的鋼質框架也予以保留,三根紅色的鋼管並排豎立,身處其中,感受到滿滿的工業與科技風。
在這樣一座寬敞、時尚、科技范兒的空間內上班究竟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工程師夏卿是首批入駐這裡的“幸運兒”之一。記者近日探訪時,夏卿正和幾位同事優化園區“深夜食堂”的設計方案,寬敞開放的辦公平臺讓人毫無拘束感,辦公空間處處是沙發、圓凳,碰頭會隨時隨地可開,現代時尚的設計讓辦公變得輕鬆愉悅。
“北建院的總部在南禮士路,過去上班我都是從通州北關坐地鐵一個半小時,來回時間成本很高。現在搬到張家灣以後,我改成了騎車上下班,只需要半個小時,還能鍛煉身體。”減少了來回奔波的時間,夏卿現在有更多時間看書學習,精進業務,“廠房中間還有移栽的元寶楓,設有花池、草池,廠房周圍正在植樹,空氣清新抬眼見綠,仿佛是在大自然裏辦公。”
在和設計師交流期間,正有一架鋼琴從外面運來,放在共用辦公空間的入口處,更為這座庭院般的園子增添了一份藝術氣息。目前,這裡的會議室、辦公平臺以及室內軟裝都已經改造完成,接下來將面向更多設計師和設計團隊開放使用,讓更多設計靈感在這交流碰撞。
未來科技觸手可及
“共用、綠色、科技、移動是這處工業廠房的設計理念。”北京未來設計園區項目負責人郭少山告訴記者,“像我這間透明的玻璃辦公室,將來還會安裝觸屏,整合各種辦公軟體,遠端會議、遠端辦公動動手指頭就能實現。”
郭少山的透明玻璃辦公室旁,有一座灰色的鐵皮箱子,這是共用辦公空間的弱電機房,也是整個設計園區的“雲大腦”。他介紹,這裡正在搭建辦公雲存儲空間,今後設計師的設計圖紙方案不需要帶在身邊,只要登錄賬號就可以隨時隨地調取展示。
充滿未來科技感的還有夏卿手上的“深夜食堂”項目,看似普通的食堂也將成為設計師靈感創意的匯集空間,“像餐盤打飯直接顯示熱量卡路裏等不過是基本功能,通過場景變幻食堂還可根據時間變成下午茶餐廳、深夜食堂等不同的就餐環境,計劃6月底建成後24小時對外開放,市民可以來體驗。”
據了解,如此前衛、現代的共用辦公空間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産業轉型一點點改造而來。張家灣設計小鎮啟動區選取北京銅牛廠作為重要節點進行了深化設計,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對老廠房進行改造,聚焦設計産業前端研發與創新,融合集合創研工作室、大師工作室、設計博物館、設計交流與展示中心等功能,增加園區公寓配套,使之成為富有文化特色的創新設計園區和活力開放街區。
“在銅牛地塊的改造中,我們最大化保留了存量建築。”張家灣設計小鎮專班工作人員介紹,8000多平方米大平層的穹頂兩側,還設計了兩個“牛角”,以此紀念老“銅牛”的華麗轉身。原廠區內的一片法桐林建成銅牛廣場,標誌性的“銅牛”雕塑原狀保留,成為北京銅牛廠過往變遷的歷史見證。
五大地塊加速建設
銅牛廠是近年來張家灣鎮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這個曾經聚集了一批工業企業的工業區,經過疏解騰退、整治提升,引入設計、創新類産業,正變身成為富有活力的張家灣設計小鎮,致力於打造國際國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設計産業高地。未來這裡將成為與城市綠心、環球影城、張家灣古鎮等功能板塊協同共生的活力開放街區。
“我們拿出5個廠房的地塊先行進行改造。除了銅牛廠打造成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之外,北投智匯園將打造科技設計和智庫企業創新創意中心,北泡輕鋼地塊將打造張家灣設計小鎮組團家園中心,並涵蓋展覽展示、文化活動、體育活動、社區公共服務、創意空間、商業及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北京國際設計周的永久會址。”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家灣設計小鎮專班組長余龍介紹。
據了解,2021年以來,張家灣設計小鎮五大地塊建設全面提速,創新中心二期10萬平方米施工正加快建設,北投智匯園二期8萬平方米加快竣工驗收,未來設計園區二期3.8萬平方米啟動建設。
接下來,張家灣設計小鎮將加快閒置低效土地的盤活利用,抓緊釋放高品質承載空間,吸引更多國內外高端産業要素,將設計小鎮打造成為全産業鏈、全生態圈、全周期的城市更新示範區。(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