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中。城市副中心通運街道 機關幹部進樓門張貼“交友啟事”
前些日子,通州BOBO自由城小區張貼了一張特殊的“交友啟事”。內容如下:
“我是通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曾令發,願意交朋友的居民請加我微信。”簡短的文字下面是一個二維碼,居民掃描二維碼,亮明身份,就會成為曾令發的微信好友。
“這個辦法挺靈,一下子新增了不少好友。”曾令發到社區“找朋友”的辦法還被街道別的幹部效仿,“交友啟事”在更多小區張貼開來。
機關幹部積極到社區交朋友,背後是通運街道“兩走兩聯繫”機制在發揮作用。2019年下半年,新成立的通運街道正式接管地區事務。為迅速和地區居民打成一片,街道推出了“兩走兩聯繫”工作機制,即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中;領導幹部直接聯繫社區,全體幹部直接聯繫群眾。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街道全體工作人員都到社區報到,與群眾建立了聯繫。2020年5月,“兩走兩聯繫”工作機制升級,全體機關幹部要每週拿出一半工作時間下社區,每人要聯繫10戶到20戶居民,並在民情日記本上做工作記錄。
“建立‘兩走兩聯繫’工作機制,就是要真正下沉到基層去,培養和群眾的感情,幫助社區黨組織,千方百計解決群眾訴求。”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説。
除了參與值守、巡視、敲門行動等疫情防控事務外,當小區遇到垃圾分類、物業管理、鄰里糾紛方面的難題時,負責聯繫社區的機關幹部要立刻協調解決。
5月26日晚,曾令發在下社區過程中,了解到BOBO自由城小區有兩戶人家因為門口栽不栽樹這件事兒鬧了兩年彆扭,這會兒天氣漸漸熱了,主張栽樹乘涼的居民再一次提出了訴求。
曾令發當晚就和兩戶人家取得聯繫,約定第二天一早登門拜訪。同時通過社區和物業詳細了解事情緣由——
兩年前,小區實施海綿工程,因為重修道路伐掉了3棵樹木,按照要求必須在附近補栽,但常在樹下停車的一戶居民不樂意了,“沒有樹,停車更方便,而且不會往下掉蟲子了。”另一戶居民強烈要求補栽,因為沒有樹蔭夏天家裏太曬了。兩方僵持不下,到最後,見面連話都不説了。
工作經驗豐富的曾令發知道,僵持到今天,讓兩家彆扭的就不只是種不種樹這個問題了,“心裏都憋着一口氣呢!”次日他分別登門,勸説兩家各讓一步。在“中間人”的調和下,當天中午,兩戶人家在街道、社區和物業的見證下,在樓下共同簽訂了一個協議:樹木該補種補種,但只栽雄株銀杏,因為樹榦挺拔,不易掉蟲掉果,不會影響到停車環境。
之後,曾令發聯繫實施海綿工程的區水務局,一週時間內,施工隊伍完成樹木補植。居民特地給他發來新栽銀杏樹的照片,表達了謝意。
在“兩走兩聯繫”中,這樣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例子還真不少。日前,轄區內商務樓宇運河1號因為開發商與熱力公司工作銜接存在問題,導致樓上業主家中空調製冷不暢,室內氣溫居高不下。身為運河1號商務樓宇樓長的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余洋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行動,召集開發商、物業、居委會等相關負責人進行協商座談,併發揮“街鄉吹哨,部門報到”作用,協調區供熱辦等相關部門督促熱力公司制定方案保障樓宇空調正常製冷。水仙園社區中心小廣場游樂設施因為長期在室外受到風化,存在安全隱患,負責聯繫社區的街道二級調研員宗富強得知後,即刻與街道分管領導聯繫。街道輾轉找到了設施的安裝廠家,購買到原裝配件並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維修……
“兩走兩聯繫”實施近一年,街道工作人員累計為社區協調解決100多件事,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員在和社區居民接觸、聊天時聽來的、看來的,然後主動找相關部門解決的。
“誰家沒有點兒難事。但很多事兒只有成了朋友之後,居民才願意傾訴給你。”街道黨群辦負責人王春艷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深有感觸。效仿張貼“交友啟事”的曾令發,她也把個人資訊張貼到所聯繫的荔景園小區樓道裏。街道其他幹部也各顯神通,通過走訪、建群、話聊等方式積極和居民交朋友。
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表示,“兩走兩聯繫”工作機制將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不僅僅是全體街道工作人員,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服務站全體人員,“雙報到”在職黨員、轄區單位的有關人員等各方面資源和力量都要參與進來,以聯繫更多居民,“我們的目標是讓街道2萬戶居民每一戶都有聯繫人,每一戶都有關心人。”(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