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甘李藥業到中關村通州創新醫學轉化産業園,從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到北京衛生職業學校,北京東南的涼水河畔,正崛起一座醫藥健康産業高地。近日從通州區漷縣鎮了解到,漷縣醫藥健康産業集聚區現已集聚上市企業4家、專精特新企業19家、高新技術企業45家,2025年醫藥健康産業産值預計可達60億元,2026年將力爭突破百億。漷縣鎮正在加速打造集研發創新、成果轉化、智慧製造和應用推廣於一體的京津冀醫藥健康産業高地。

甘李藥業研發樓。甘李藥業供圖

春立智慧工廠。(唐建 攝)

奧托博克通州工廠裏生産繁忙。(孫雲柯 攝)
創新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機制
2025年8月,總投資1.2億元的東方聯合醫療健康項目在漷縣醫藥健康産業集聚區破土動工,將打造集醫用氣體生産、研發於一體的綜合性基地,投産後年産值預計突破3億元,為千余家醫療機構及數十萬家庭提供用氣保障,填補區域醫用物資保障産業鏈關鍵缺口。
與其他産業項目不同,東方聯合醫療健康項目是副中心首宗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模式落地的醫藥産業標桿項目。2024年8月,漷縣鎮與北京東方醫用氣體有限公司簽署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監管協議和出讓合同,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成交。從簽約到開工,項目僅用時一年,實現了亮眼的“漷縣加速度”。
“集體用地開發流程複雜,但是在漷縣鎮工作專班的推動下,我們順利拿到用地手續,實現‘拿地即開工’,大大加速了項目建設進度,為企業擴容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東方聯合醫療健康項目負責人説。
為保障項目快速落地,漷縣鎮不僅創新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機制,還聯合中關村通州園管委會提前完成土地平整、管線配套,將“生地”變“熟地”,同時開通雙輪服務通道,既協調醫療資源對接需求,又優化産業審批流程,大大縮短審批時限,節約了企業的辦事成本。
副中心頂層設計把關定向
東方聯合醫療健康項目是漷縣鎮有效盤活集體存量建設用地、擴展集體産業用地醫療健康用途的有益嘗試,也是近年來漷縣鎮醫藥健康産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從通州區傳統的農業鄉鎮,漷縣何以躍升為醫藥健康的産業高地?這背後,離不開通州區升級副中心帶來的轉型發展新機遇。
過去,漷縣鎮是北京東南區域重要的“菜籃子”“果盤子”,以種植糧食作物、瓜果蔬菜為主,屬於典型的農業鄉鎮。2016年,通州區升級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轉型升級的東風吹到漷縣,為小鎮發展賦予了新的使命。
漷縣鎮鎮長郝紅芬介紹,在明確醫藥健康産業特色以前,漷縣鎮已經集聚了甘李藥業、春立正達等重點企業,有一定的産業基礎。《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2016年-2035年》出臺後,在此基礎上明確了漷縣鎮文化健康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並進一步規劃佈局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北京衛生職業學院、通州隨園養老院等,進一步加速産業集聚效應。這些前瞻謀劃的功能定位和規劃佈局,為漷縣高品質轉型發展做好了頂層設計。
“特別是去年發佈的漷縣醫藥健康産業集聚區産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從産業佈局、産業體系、重點舉措等方面明確了漷縣鎮未來發展路徑。”郝紅芬介紹。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漷縣鎮基本建成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為支撐、醫研産協同發展的醫藥健康産業生態體系,基本形成“一核四區三園”産業空間佈局,建成北京市乃至全國領先的“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谷”。
中關村通州園管委會主任高炳仰表示,漷縣醫藥健康産業集聚區的規劃與實施,為漷縣乃至北京市的醫藥健康産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促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區域的産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政策引導、産業佈局、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漷縣未來將成為全國醫藥健康産業的創新高地,實現産業高品質發展。
兌現政策資金超3000萬元
在産業規劃和政策引領帶動下,一批優質企業在漷縣鎮落戶發展。作為地區龍頭企業,甘李藥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其自主開發的6款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及其類似物,在中國糖尿病市場處於領先地位。2020年,甘李藥業在上交所完成上市,2024年該公司的胰島素生産智慧工廠成為副中心首家北京市智慧工廠。
甘李藥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近年來銷售額逐年遞增,2024年營收達到30.45億元,自主研發的胰島素正逐步實現同類産品國産替代。在發展過程中,公司享受到了通州區、漷縣鎮在人才落戶、子女入學、市級綠色工廠申報等方面的支援,以及研發階段的政策性補助等,為公司研發生産銷售提供了良好保障。
在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甘李藥業等優質醫療資源和龍頭企業帶動下,漷縣鎮産業集聚效應越發顯著。2025年來,漷縣新引進醫藥健康企業50余家,全鎮專精特新企業達19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5家。其中,春立正達獲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北京市先進級智慧工廠等資質榮譽;甘李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北京市先進級智慧工廠等資質榮譽,重點企業帶動效應不斷放大,産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2025年上半年,漷縣鎮還積極協助兌現副中心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政策資金超3000萬元,支援企業研發攻關,補貼醫療機構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援。
作為一家生産高端智慧假肢産品的德資公司,奧托博克就被漷縣的産業佈局和營商環境所吸引,在經過反覆考察與調研後,公司於2024年7月遷入中關村通州創新醫學轉化産業園。
“我們看中的是這裡有世界頂級的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集聚效應顯著。”奧托博克通州工廠廠長褚建民説,“在落地過程中,政府和園區的服務也是無微不至,在選址、環保測評、技術支援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大幫助,讓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專心生産。目前公司營收每年穩定增長,計劃接下來繼續在園區內擴大生産規模。”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2026年9月投用
相較其他醫藥産業集聚區,漷縣鎮在推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同時,還注重利用區域資源,打造“醫、教、研、養、康”相融合的全産業生態體系。在集聚區北側,北京衛生職業學院新校區現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飾裝修,預計將於2026年9月投入使用,並將新增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護理(老年護理方向)專業。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校區佔地面積約28.08萬平方米,建設規模約25.02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報告廳、學生宿舍、室內體育用房、食堂、後勤及附屬用房等。學校建成開學後,將聯合多家頭部醫療機構與産業主體,共建産教聯合體,打通從人才培養、科研孵化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進一步激發漷縣鎮醫藥健康産業活力。
校城融合的同時,漷縣鎮還不斷加速産城融合,依託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潞河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推動甘李藥業、福元醫藥等企業開展創新藥臨床試驗,形成“醫療場景—技術研發—産業應用”的協同機制;建設公共實驗室、大動物實驗平臺、共用設施平臺等關鍵載體,完善臨床研究、實驗驗證等共性環節支撐體系;構建醫産協同創新中心與北大醫産協同創新基地雙平臺,推動醫企研高頻互動。漷縣鎮通過構建完整的醫藥健康産業生態體系,努力打造北京市乃至全國領先的“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谷”。
手記
跳出路徑依賴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從定位“文化健康特色小鎮”,到醫藥健康産業年産值突破60億元,漷縣鎮快速轉型發展,是整個通州區近年來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採訪時,最深刻的感受是其跳出了傳統鄉鎮産業發展的路徑依賴,以醫藥健康産業為特色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力。
這背後,頂層設計的精準引領至關重要。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文化健康特色小鎮,漷縣以《醫藥健康産業集聚區發展規劃》為綱,明確“一核四區三園”佈局與2030年建成“協同創新谷”目標,為從農業鄉鎮邁向醫藥健康産業高地繪就了清晰藍圖。
在實施過程中,土地機制創新成為關鍵破局點。副中心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東方聯合項目,僅用一年實現“拿地即開工”,既盤活了存量土地,又為醫藥企業落地開闢新路徑,破解了産業發展的空間制約。政策扶持的“真金白銀”更是讓企業安心,2025年上半年漷縣鎮已協助兌現超3000萬元産業資金,政策既覆蓋研發創新,又解決人才、審批等實際問題,形成“引進來、留得住、長得大”的培育生態。
如今,漷縣鎮全鏈條産業生態不斷完善,從甘李藥業、春立正達等龍頭企業引領,到北大人民醫院等醫療資源支撐,再到北京衛生職業學院2026年開學補位人才培養,“醫、教、研、養、康”融合發展的閉環初步形成。小鎮正向“年産值百億級”的目標全速衝刺。(孫雲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