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副中心繼續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 千億元投資如何花在刀刃上?
北京正在舉全市之力支援城市副中心建設。2020年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資從“百億級”躍升至“千億級”,已經連續5年保持這一投資強度。
2025年,副中心將繼續保持千億級投資。如此巨量的資金投入,怎麼花?從哪來?誰受益?新春伊始,走進副中心,通過一個個項目、一串串數據,打開2025年的千億投資“賬本”。
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揚起“京帆”。京投樞紐公司供圖
廠通路全線通車,便利通州和北三縣群眾交通往來。(閻建慶 攝)
統籌推進456個重大項目
千億投資怎麼花?保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區2025年將統籌推進456個重大項目。這些項目是千億投資“賬本”的重點支撐。
456個重大項目中,基礎設施領域佔比約23%。翻開副中心2025年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書,發現了很多提升城市活力類項目。比如,結合東六環入地改造項目續建高線公園;在通燕高速北側,基本建成體育運動區;推進文化旅游區頂點公園建設……
其中,體量最大、最受關注的要數高線公園項目。這座利用東六環14公里高架建設的公園,將自北向南串聯宋莊藝術創意小鎮、行政辦公區、運河商務區、城市綠心和文化旅游區五大功能區,佈局商業零售、文化體驗、球類運動、極限運動等各類空間,不僅能顯著增強城市活力,還能把區域綠化覆蓋率從50%一下子提升到80%。
2025年,副中心還繼續為補齊短板、強化民生保障類項目安排相應資金。作為副中心東部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廊道,全長17.3公里的春明路一期主體工程將於2025年實現基本完工,連接通燕高速、廠通路、京哈高速等多條跨界道路,大幅緩解過境交通壓力;全長7.7公里的姚家園路東延(一期),計劃2025年一季度開工,完工後將在副中心北部再增加一條與中心城區連接的東西向快速通道;副中心還將加快建設首兒所通州院區,保障市疾控中心項目完工,推進北大人民醫院、東直門醫院2個國家醫學中心項目實施,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
約70%投資來自社會資本
千億投資從哪來?發現這樣一個數據——2025年副中心統籌推進的456個重大項目中,社會投資和政府投資的比例大約是7:3,千億投資中有大約70%來自社會資本。
2025年,通州區重點謀劃了副中心産業發展“三大工程”,即“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建設工程、科技創新資源倍增工程、“十百千”産業集群培育工程,並以此為統領,構建副中心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相關部門將分階段發佈千億投資重大項目場景的需求清單,推出産業空間土地要素場景的供應清單,引導“十百千”産業集群精準落位、集聚發展。
副中心為什麼對社會資本這麼有吸引力?一份2024年的“文旅成績單”,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2024年副中心接待旅游人口近2400萬人次,其中的中青年群體佔比超過80%,副中心正成為全國新的旅游目的地、年輕人的時尚打卡地。
社會資本踴躍投資,追求的是豐厚回報。副中心文旅産業的未來,更是充滿亮點。2025年,副中心將抓住人氣流量機遇,構建“全域全季全時”的大文旅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六環高線公園、頂點公園、海昌海洋公園等七大文旅項目,打造文化旅游區“灣裏”、城市綠心“源心”、大運河沿岸、環球影城城市大道四大消費場景,以及千余場各類文化惠民活動。
同時,副中心還將加快推進環球影城景觀水系通航、會展中心、度假酒店等一期後續項目建設,形成最具特色的“吃住游玩購”一體化消費場景,全力打造高品質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與北三縣共用協同紅利
2024年,副中心産業發展能級持續提升,吸引力不斷增強,新落地央企二三級總部、市屬國企子公司20家,累計達171家。2025年,依託大運河文化帶、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六環高線公園等空間載體,打造産業、科技、文化、消費的場景創新示範區,通州區將打造科技創新的“強磁場”,通過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建設高品質創新孵化載體,推動市級及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4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00家。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副中心已推出“通通辦”企業服務平臺,讓企業享受到政策直享、服務直達、訴求直通的高效服務。副中心還將實施“運河英才計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精準化的人才服務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副中心正在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和“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區”,2025年的千億投資將繼續幫助副中心深化“兩個示範區”建設。
通州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將依託千億投資,加快培育發展綠色生産力,推廣綠色技術應用和創新示範,加強潮白河、大運河等水系生態景觀建設。同時,與北三縣聯合製定産業發展規劃,編制實施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北三縣拓展延伸,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區域協同發展紅利。(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