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住建委日前公佈《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促進智慧建造産業發展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明確提出副中心要支援特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智慧建造産業生態圈、保障低成本産業空間供給、支援興建裝配式建築智慧工廠、支援建設高能級科創平臺、推動建立“産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加快完善智慧建造標準化體系。
在通州區行政區域內依法登記在冊、依法納稅,符合智慧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方向的獨立法人資格企業,均是《細則》的支援對象。對經認定符合智慧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方向的新增企業,副中心將最高按年度區域貢獻的50%給予支援;存量企業最高按區域貢獻增量部分的50%給予支援。
副中心要如何培育智慧建造産業生態圈?《細則》當中的關鍵詞是“合作”——支援不同領域智慧建造企業加強跨界合作,鼓勵傳統建築類企業聯合BIM 諮詢服務、軟體資訊技術、智慧裝備製造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申報智慧建造生態聯盟。經認定的生態聯盟,副中心將對各成員最高按區域貢獻增量部分的40%給予支援,同時符合“特色企業”認定標準的,支援比例提高至60%。對認定為由聯盟牽頭單位引進的智慧建造上下游企業,按年度區域貢獻達到100萬元以上部分的70%予以一次性合併計算支援。
到副中心發展的智慧建造企業,還將獲得低成本的産業空間。《細則》提出,對在通州區行政區域內新註冊智慧建造企業,按照實際租金單價的50%、最高2元/(平方米·天)的標準給予補貼(只對企業自身辦公面積給予補貼,享受補貼期間不得對外轉租或改變用途),每家企業補貼面積最高2000平方米,連續補貼不超過3年。“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可實行“一事一議”。
《細則》還提出,副中心要對智慧建造相關企業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對納入智慧建造試點的工程建設項目,在前期審批階段提供“全程代辦”服務,結合告知承諾制等創新工作形式,充分優化審批時限。按建設管理規定暫時無法實現開工的,支援項目實施團隊運用BIM等數字化技術提前開展虛擬設計施工,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根據項目實際需要提供審批指導和諮詢服務,依法依規符合條件的可容缺先行受理。(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