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厚植科技創新土壤,不斷激發區域經濟的新活力。從通州區科委了解到,副中心科技創新平臺已達130余個;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首次突破1100家;2023年技術合同成交額494億元,全市排名第五。2024年截至目前,副中心技術合同成交額已接近百億元。
市級企業科研開發機構達31個
2023年,副中心國家級創新平臺實現新突破:春立正達成功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依託中國建研院通州基地建成了建築安全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東直門醫院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北大人民醫院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在副中心啟動建設。
截至目前,副中心已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市級眾創空間3家,市級標桿孵化器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市級企業科技研究開發機構31個,市級設計創新中心6個,外資研發總部2個,外資研發中心5個。
為了強化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引進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主體,副中心還不斷提速創新平臺的落地建設。當前,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通州中心已升格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不僅組建起7人團隊,還在與40家項目團隊進行對接,並已引進科技成果2項。其燕郊創業園已啟動建設,天津智慧傳感創新中心正式啟動,與通政公司合作共建的通政創新(北京)股權投資基金註冊設立,首期規模即達2200萬元。
2024年以來技術合同成交額接近百億元
2023年,副中心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到1121家,技術合同成交額494億元,全市排名第五。2024年截至目前,副中心技術合同成交額也已逼近百億元。
科技創新重點工作得以穩步推進,得益於科技政策的精準施策,以及創新主體的做大做強。副中心科技創新政策及配套措施的發佈,撬動引導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蓄積創新動能。
2023年通州區科委首次徵集研發補助專項,支援的95家企業總研發投入達到16億元,實現總收入115億元,整體研發投入強度高達14%。
目前,通州區已啟動2024年度科技創新人才評選,擬支援10個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和30名傑出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創新人才促進新質生産力生成,力爭為副中心培養出更多優秀科技工作者。
推動更多科技場景落地
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離不開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副中心2023年發佈的場景清單項目大大激發了社會參與場景建設的積極性,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綠心公園三大文化設施等重點項目為一批技術提供了展示迭代的應用場景。在通州區科委的推動下,智慧政務服務大廳、胸科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室、灣裏數字孿生沙盤、虛擬建造整合交付示範平臺、潞河醫院智慧影像雲平臺等科技場景均已實現落地。
不僅如此,21家企業還通過參與場景建設已落戶副中心,註冊資本共計7.2億元。區科委還為10家引進企業謀劃對接相關場景,落地項目20余個。目前,區科委還在對接各産業牽頭部門及環匯置業、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通州供電公司等重點單位,圍繞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的技術需求梳理場景清單,力爭通過場景需求釋放,服務更多技術轉化落地。
眼下,區科委正持續對接科技服務業重點企業,培育高品質創新主體,開展2024年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工作,並對入庫企業進行政策輔導服務;與鄉鎮街道聯動,利用孵化器、眾創空間、企業協會等機構組織進行集中培訓,為企業提供高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等政策輔導服務;深入技術合同登記工作重點企業做好調研走訪工作,挖掘技術合同輸出和吸納的存量;加強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政策培訓力度,提升政策知曉率,促進技術合同登記輸出成交額和吸納成交額共同增長。(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