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超級工程接連崛起

日期:2022-05-23 10:59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超級工程接連崛起

  北京城市副中心宏偉藍圖徐徐落地始於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等有關工作,由此,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開。千年之城,因變而強,嶄新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變為現實畫卷。

  五月的副中心夏風勁吹,氣勢如虹。三大建築、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建設者緊鑼密鼓只爭朝夕,一項項地標性建築接連崛起。機器人、3D列印、超級防震技術……科技創新力量不斷閃現,擊鼓催徵中更多重大工程開啟向嶄新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

  地標性建築拔節生長

  五月時節趁東風,耕耘風雨綠晴川。藍天白雲下,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草木蔓發、白水繞城,沉澱千年的力量噴涌而出,澎湃前行。正熱火朝天施工的三大建築更讓這裡充滿勃勃生機。

  沿着一條古樸的木棧道蜿蜒曲行拾級而上,站在“帆船”造型的大運河博物館(首博東館)門前,看著挑起的飛檐與剔透的幕墻,一線工人劉師傅一臉興奮。“我剛來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地,你看,現在觀眾共用大廳和主樓都已平地起高樓,南側宛若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巨艦劈波斬浪。”劉師傅説。

  歷史的機遇,就在今朝。打開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規劃的願景清單,這裡將被建設為世界級城市綜合服務樞紐,成為面向全球的城市魅力門戶,化身引領未來的智慧樞紐典範。這項超級工程總投資約200億元,建成後有望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交通樞紐綜合體,也將成為城市副中心連接京津冀地區的橋頭堡。

  在這個激情的五月,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施工如火如荼,項目01C區已完成約85%的樁基施工工程,有望於2022年6月開始進行土方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不久後,它將成為本市繼大興國際機場後又一項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

  工程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清晨7時,中建三局承建的人大新校區西區一期三大學部樓靜靜地矗立在朝霞中,門衛許成鎮準時出現在項目部的門口。在這裡,塔吊已陸續拆除,施工電梯正在陸續上崗,400多名勞動者日以繼夜堅守在建設一線。用不了多久,校區的鋼鐵框架將逐漸“隱身”,由我國著名建築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大師設計的木紋、畫布、砂岩、燈芯絨等外立面效果將為幾幢大樓化好“新妝容”。

  智慧建造用上百餘種新技術

  自2016年至今,一幅千年大計的宏偉畫卷已在長安街東端徐徐展開。科技思變方能實現轉身圖強,以中國品質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百餘種新技術已在軟硬體層面以中國智慧定義建築新時代,引領城市建設走入全新的智慧建造時代。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現在正是最好的施工季節,東臨行政中心,西靠運河碼頭,由中建四局承建的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已進入新階段的攻堅期。超高層樁基、107.7米的鋼筋混凝土灌注樁、車庫中盤徑1.9米的擠擴支盤樁,以及直徑2.4米的逆作柱樁等,工程的難度超乎想像。

  知易行難。應對超高難度,副中心站主體結構同時採用了明挖順作和蓋挖逆作兩種截然相反的工藝。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技術總工夏天介紹,該項目還採用了地下連續墻施工、灌注樁後注漿、自密實混凝土等十項新技術、新工藝,為施工全程保駕護航。

  百丈之臺,起於壘土。伴隨着首根超深超大直徑鋼管柱的進場,這個堪稱“巨無霸”的逆作鋼管柱單根31.2米長,重達111.2噸,安裝在蓋挖逆作區域,發揮“擎天柱”般超強支撐作用,後續還將有同類同體型鋼管柱陸續進場,總數高達70余根。

  來到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西區學部樓一期項目,鋼梁與管線盤根錯節,然而中建三局的一群“鋼鐵俠”與“蜘蛛俠”卻手腳利索地攀上爬下各顯其能。從機器人到3D列印,從三維點雲鐳射掃描到工廠化預製與積木式拼裝技術,琳瑯滿目的9大項42小項建築創新技術、工藝為其保駕護航,該項目也申報了北京市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

  該工程大量採用鋼結構高效焊接機器人技術,一台台機器人在幾十米高的鋼梁中上下翻飛毫不怯場,一片片電焊火花隨之閃爍不定。在行家們看來,機器人們的活兒幹得還格外“地道”,其誤差在正負1毫米之間,而傳統焊接甚至接近3毫米,焊接精度大幅提高。

  由北京城建集團承建的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在滿足北京東南地區患者醫療需求的同時,還能覆蓋到河北香河、大廠、三河和天津武清。安全運作是其最迫切的需求,密布於建築地下一層的473個隔震支座,將建築一分為二,地上部分全部依靠這些支座連接,這讓該院宛如一座懸浮建築,地震時支座如同彈簧一樣可在40釐米範圍內形成左右拉拽力量來平穩建築,確保手術、檢查等醫療行為的安全。

  超級工程迭代升級

  千年運河畔,五河交匯處,萬千奮鬥者只爭朝夕讓城市副中心迭代升級,更多超級工程也接連亮相。

  2016年至今,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城建集團在城市副中心承攬工程項目總數高達301項,工程總面積超1100萬平方米。

  享有“運河之舟”美譽的大運河博物館即將展露新顏,承擔建設任務的北京城建集團透露,該館正進行幕墻、屋面和二次結構收尾施工,預計在2022年年底該工程即可完工。到那時,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森林海洋”中,這艘“運河之舟”將正式揚帆起航。

  記憶的年輪刻錄着行政辦公區二期工程的建造歷程,中建一局二公司行政辦公區二期160地塊項目經理劉春峰介紹説,自2020年9月項目打下第一根護坡樁,這項超級工程奇跡般的建設速度令所有人印象深刻。“預計今年底項目裝飾裝修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6月末有望全面竣工。”他説。

  作為全市首例行政辦公用地相容配套商業項目,中建二局承建的宋莊鎮六合村行政辦公地塊C08項目建成後,將整體成為集行政辦公、商業配套、居住、養老、學校、公交場站等産居一體的大型社區。在2023年竣工交付後,它有望成為本市最具“煙火氣”的一處行政辦公社區。

  將“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從藍圖變為現實,北京城市副中心將立足新發展階段,進一步加強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努力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趙鵬)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