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強“雙溝通”推行維權、服務兩個“向前一步”通州打通新業態人員入工會“最後一公里”
誰有時間誰來聽、誰有空閒向誰講。日前,在永順鎮每日優鮮西富河園店,永順鎮總工會的工會幹部穿梭在店裏,不時地和快遞員交流,為大家講解工會組織職能作用、會員權利、普惠制服務等,向他們發放《入會寶典》和《職工互助保障手冊》等宣傳材料,並協調北京銀行工作人員現場辦公,運用“北京工會i會員”小程式,幫助希望加入工會的快遞員現場掃碼入會。幾分鐘後,一張工會會員互助服務卡就交到了快遞員手中,一名工會會員就這樣誕生了。
加入工會,職工就有了“娘家”,有了依靠。當天,現場共有7位快遞員加入了通州區工會組織。
永順鎮這一幕走進新業態勞動者中開展的“雙溝通”活動,每週都在通州各街道鄉鎮上演。工會組織將“雙溝通”作為聯繫職工群眾、突破建會瓶頸的有力抓手,打通了新業態人員入會“最後一公里”。
所謂“雙溝通”,是北京市總工會從規範化基層組織建設入手,摸索出的一套職工溝通會、企業溝通會模式,旨在推動工會組建、發展會員,破解入會建會難題。職工溝通會,是指工會各級幹部深入社區、樓宇和“兩新組織”等職工密集區域擺攤設點,利用職工休息時間“推銷”工會,集中宣傳工會職能作用和會員服務內容;傾聽職工心聲,了解掌握職工動態,使工會組織更加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吸引職工加入工會組織。企業溝通會則是工會幹部主動到府,向企業負責人宣傳工會在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充分了解企業需求,量身定制“服務包”;搭建企業間互通有無、擴大交流的平臺,爭取企業支援建會。
近年來,新經濟形態的興起吸納了大批新就業群體,物流快遞員、網約送餐員、家政服務員、商場資訊員、護工護理員、房産中介員、貨運駕駛員和保安員等八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勞動者數量龐大、增長迅速且分散。如何創新工會組建方式,努力填補“空白點”,挖掘出入會新“增長點”?
為此,2021年以來,通州區總工會以服務促建會,以建會促發展,增強入會吸引力,持續推進以“八大員”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入會工作,努力擴大工會組織對新産業新群體的覆蓋面。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特點,通州區工會充分利用“雙溝通”模式,並創新工作方法,通過推行維權、服務兩個“向前一步”,引領新業態職工從“要我入會”轉變為“我要入會”。
底數清才能做好服務。2021年,區總工會以區相關部門基礎統計數據為依託,組織人員進一步對滴滴、美團、閃送等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順豐、京東、申通等快遞企業以及商圈樓宇等新就業群體,深入網點、站點開展新就業群體摸底調查工作,做好資訊統計工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通州區快遞行業從業人員有4826人、汽車服務行業從業司機有420人、美團合作管理騎手有1134人。
在對新業態就業群體調查摸底、資訊採集的同時,利用工會“娘家人”的平台資源,暢通工會與新就業群體間溝通渠道,圍繞送清涼、送溫暖、幫扶救助、互助服務卡搭載活動、技能培訓、勞動權益維護等方面對新就業群體進行宣傳,幫助新就業群體職工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爭取他們早日加入工會。
同時,堅持黨建帶工建,通州區總工會擬依託黨群服務中心、職工之家等平臺,建設新就業群體暖心服務站,依託職工暖心驛站、職工志願服務崗,建設新就業群體暖心服務崗,為新業態就業群體提供生活便利、綜合保障和關心關愛等方面的服務,讓職工真正享受到工會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