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懸崖之上》把諜戰電影再次推至媒體的聚光燈下,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諜戰電影以懸疑、驚險見長,使觀眾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感受由情節的跌宕帶來的觀影刺激,以及電影所刻畫的在黑暗中為信仰和光明而抗爭的鬥士的崇高精神。在延續諜戰電影這一基本風格的同時,《懸崖之上》突破了以往諜戰電影的敘事策略和價值建構,通過講述“特工組任務小隊”的秘密行動及其生死際遇,以“革命者”的名義,為我們構建起一種群像敘事模式。群像敘事之下,電影描繪出“特工組任務小隊”這一集體的光輝形象。因此,集體英雄主義成為電影《懸崖之上》最為深層次的文化精神。
英雄是電影中的永恒主題,尤其是在美國好萊塢電影風靡全球的歷史語境下,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成為世界影像話語體系中的重要價值觀,“美國隊長”、“蜘蛛俠”等無不是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這些影片(好萊塢經典影片)圍繞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至少是以個人為中心組織情節——這是好萊塢從創建伊始奉行至今的信條。”好萊塢電影不僅僅形成了以個人英雄主義為中心的表現形式,而且隨着好萊塢電影在世界的廣為傳播,個人英雄主義為美國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其所宣揚的價值觀已侵染到社會的多個領域。美國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崇拜有其文化的必然性,但是英雄本身的內涵和外延也較為寬泛,在個人英雄主義之外,集體英雄主義一直是中式英雄觀最典型的呈現。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其實不乏弘揚集體英雄主義的電影,如《狼牙山五壯士》(1958)、《地雷戰》(1962)、《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激戰無名川》(1975)、《南昌起義》(1981)、《開國大典》(1989)等。其實,“集體英雄主義”一直都是深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的是以家國為本位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強調群體是真正的價值主體,主張群體的國家和民族責任,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如孔子在《論語》中主張的“泛愛眾,而親仁”,賈誼《治安策》中主張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等。“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構成了這種英雄觀的底層邏輯,也是與西方張揚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根本區別。“革命是群眾自己的事業,因而革命的英雄主義,必然是群眾的英雄主義。”但由於受制於電影的市場化水準和電影意識,集體英雄主義並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界定和認識,也沒有成為電影表現的特色主題和備受推崇的價值觀,更沒有探索出此類電影的敘述方式和産業模式。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説,集體英雄主義在我國電影所構建的價值體系和文化認同中,始終是一個若隱若現的存在。而正是這種模糊,使得我們未能從價值觀構建的維度為中國電影設立明確的文化身份標識。
電影《懸崖之上》的價值與意義恰在於它把集體英雄主義鮮明、直接地呈現了出來,構建出了一種不同於西方個人英雄主義的群像英雄敘事模式。在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中,“集體英雄主義”應是被着力重視和呈現的電影主題。其實從之前的《集結號》(2007)、《金陵十三釵》(2011)、《攀登者》(2019),到近期的《八佰》(2021)、《金剛川》(2021)、《一百零八》(2021),已經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向這一價值觀靠攏。長期以來,中國電影備受詬病之處在於不會講故事,而其核心是未能在敘事背後傳遞一個普泛的價值觀,而這一價值觀才是電影的安身立命所在。“電影是市場,是産業,也是文化,是藝術,思想和價值觀是電影的靈魂和根基,也是電影市場和電影産業發展的支撐……在喧囂的市場化背景下,當下不少電影創作還浮於生活的表層,沒有真正深入生活中尋找有內涵、有質感的故事。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活現實,不斷提高電影創作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在此基礎上探尋人類精神世界,是中國電影美學當前應當堅持的方向。”這種價值觀的傳遞不能是純粹的宣教,必須在傳遞價值觀與市場化形式之間達成一個完美的統一。因此,從電影史的角度,電影《懸崖之上》之所以能備受關注且取得市場成功,不在於電影刻畫出了鮮活的“革命者”形象,而在於它試圖在新時代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在主流電影和商業電影的融合中,探索一條符合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和市場化道路的價值觀念及其敘事模式。
我們在當代的電影中張揚和表現“集體英雄主義”,絕不僅僅是純粹抵制和消解西方“個人英雄主義”或自由主義的價值觀,而是在中國電影經歷了40多年市場化改革之後,根植於中國自己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實踐,自覺開始進行電影自身價值體系的建構,即已市場化的中國電影不再把市場票房視為唯一的追求,而要“在極具質感的影像和敘事中呈現了動人心魄的思想、審美力量”,實現“寓教於樂”。但是,這種文化自覺不同於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對民族劣根性的反思,“把民族傳統文化中醜陋的東西示人”,而是明確了中國電影應在世界電影的舞臺上傳遞和表達什麼樣的價值觀念。從這個層面而言,《懸崖之上》固然是在中國電影成功與失敗的探索中找尋到了中國電影打動人心、贏得市場的主題模式,但它傳遞出的“集體英雄主義”卻是中國電影與世界進行對話的一種必然選擇,是一種歷史性出場。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在全球電影市場中理應彰顯中國電影特有的身份標識,理應在浩繁的內容題材中有意識地提煉和分化出可以反覆講述的主題和價值觀念。“集體英雄主義”無疑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充滿着空白的概念,對這一電影主題和價值觀的講述方式、審美特性、風格特點等還有待從多維度、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探索。《懸崖之上》以“革命者”的名義,以對立式的敘事方式,塑造出彰顯“集體英雄主義”的群像圖譜,為中國電影自身價值體系的建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