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英雄歷史 禮讚光輝時代——重溫《英雄兒女》有感 (市檢二分院 潘俊宇)

日期:2021-11-02 15:30    來源:​市直機關團工委

分享:
字號:        

  《英雄兒女》是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在巴金小説《團圓》基礎上改編而成的一部紅色經典電影。觀影后,我油然生出巨大的敬仰之情,千千萬萬英雄兒女不計生死,保家衛國,將熱血拋灑在戰場上,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在新時代重溫這樣的紅色影片,不僅能感悟真實歷史,激發愛國熱情,更能激勵我們不忘先烈遺志,繼續向前奮進。

  厚植愛國情懷

  影片一開場便將觀眾帶入硝煙瀰漫、炮聲隆隆的抗美援朝戰場,志願軍受傷的不計其數,但以王成為代表的戰士們傷病未愈,便爭相向上級首長申請出兵作戰,小戰士被首長拒絕後悶悶不樂的神情、相互之間討論如何能快速上戰場打敵人,這些都體現了英勇頑強的抗美援朝精神。影片高潮是王成衝上戰場和壯烈犧牲的部分,因戰場形勢需要,王成所在的志願軍部隊必須堅守一座無名高地。由於敵軍三番五次的轟炸,此高地與指揮部失去了聯絡,王成勇敢地擔負起與指揮部重建聯繫的任務。當慘烈的戰鬥進行到只剩王成一個人時,敵軍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上,他一邊用所剩無幾的彈藥射殺敵軍,一邊通過戰地話筒向指揮部喊道:“敵人已把我包圍,不用顧我,為了勝利,立即向我開炮!”説完,王成跨出戰壕,從容不迫,手持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這一幕激動人心,令人肅然起敬,充分展現了革命戰士孤膽作戰、臨危不懼、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這正是愛國情懷的生動體現。

  感受崇高之美

  在美學理論中,“崇高”是一種審美對象性質。它主要指對象以其粗獷、博大的感性姿態,勁健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隨着戰場上的各種聲音沉寂下來,磅礡大氣的背景音樂逐漸增強,使場景具有史詩般的雄壯之感。此時,手持爆破筒越出戰壕的王成挺身站立,在他背後射出了萬丈霞光,對王成的臉部特寫更展示出他視死如歸的神情。雖然是黑白影片,但我們靜下心來欣賞,能從影片中多次感悟到這種崇高的力量。影片在開場並沒有表現被殘酷戰爭破壞的朝鮮,反而以近兩分鐘的緩慢鏡頭展示了朝鮮在暮春時節的優美風光:群山疊巒,江水潺潺,盛放的花朵遍佈山野。導演有意識地將優美的風景鏡頭穿插於殘酷的戰爭中,並結合主人公的視角與心境,表達了戰士們對美好和平生活的嚮往。可以説,影片有意識地將戰爭的殘酷性降到最低,突出自然風景,這種崇高美學讓我們得以靜心去感悟英雄的力量。

  傳承英烈精神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英雄兒女》中,王成、王芳以及其他革命戰士都是捨身為己的英雄,這種英烈精神代代傳承、經久不衰。在中印邊境衝突犧牲的士兵裏,18歲的陳祥榕寫下了“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樣感人肺腑的句子。在他們身上閃現着當年抗美援朝中為國犧牲的王成等人的影子,展現出誓死捍衛祖國領土的赤膽忠誠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革命戰爭時期,無數英烈堅守在戰鬥一線,誓與陣地共存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一大批時代楷模勤勤懇懇、忘我工作,將畢生精力獻給建設祖國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涌現出“排雷英雄”杜富國、“守島英雄”王繼才等一大批敬業奉獻的先進人物。《英雄兒女》之所以能穿越歷史長河,經久不衰,最重要的便是貫穿其中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永不過時。在今天,我們也要努力傳承英烈精神,肩負使命,以英雄為標桿,匯聚起磅礡力量。

  經典紅色電影《英雄兒女》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不朽傑作,首映至今從未褪色。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只有矢志奮鬥、努力奔跑,在艱苦奮鬥中堅定信念、磨礪意志,將實幹進行到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國家富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