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迴響|一葉扁舟破巨浪——電影《紅船》觀後感 ​(市重點站區管委會 韓亞琼)

日期:2021-11-03 10:59    來源:市直機關團工委

分享:
字號:        

  《紅船》是一部向建黨百年獻禮的重磅電影,電影以時代“橫截面”的視角切入,內核聚焦在從五四運動結束到嘉興南湖紅船上一大順利落幕的時期,故事視角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産黨人求索中國向何處去鋪展,準確呈現中國共産黨的誕生過程與歷史必然性。“全景式”重現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建黨時刻,“全過程”演繹風雲激蕩的時代和影響國家民族命運走向的大事,“全方位”解讀中國共産黨百年的歷史邏輯與發展脈絡。

  觀看完整部電影,帶給我的最強烈感受就是通過“點線面體”的勾勒,於光影中禮讚建黨百年。

  布“點”埋設。紅船是影片劇情推動的終點,更是現實中百年大黨的起點。

  多“線”推進。影片的明線暗線很多,有鐘錶代表的時間線,有偉人還是年青人的思想啟蒙線,有思考如何救國興國的理論研究線,也有通向最終紅船起航的劇情線。

  全“面”鋪展。在情節把控上,有輕重緩急,也有高低起伏,劇本的臺詞和景色更結合得頗有寓意,也有頗多細節。

  立“體”感受。影片充實着大量的史料和人物感人細節,採取“以人帶史”的創作新方式,以青年毛澤東的視角和思想成長為主線,通過全新的影像風格和鏡頭語言,青春化的敘事手法,藝術化地展現建黨的歷史過程。以情動人,生動、細膩、有溫度,帶來全新“立體”感受。

  感受一個“新”字。為關照當今主流觀眾的欣賞口味,相對於30年前的經典電影《開天闢地》和10年前建黨大片《建黨偉業》,電影《紅船》定位於更年輕化的敘事風格,以青年毛澤東的視角與思想成長為主線,通過全新的影像風格和鏡頭語言,還原這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讓身為新時代年輕觀眾的我也能夠快速找到共情與共鳴。整體來説,影片在故事呈現上更加精彩,人物與國家命運的交織更加緊密,影像風格與攝影技術更加新穎。

  感知一個“細”字。值得一提的是,《紅船》在宏大的歷史上遵照了現實,在細節的處理上也盡可能貼近現實,在細節處理上可見作品製作之用心。“躲,往哪躲,我可以躲,我身後的人往哪躲,中國往哪躲。”聽到這句話時,瞬即激發起我心中的共鳴,整個人都“燃爆”!比如,法租界頭子打了四槍都沒中靶心,隱喻了有四個時機沒抓住共産黨人;再比如,看完共産黨宣言,工人與毛澤東談了六個“天亮了”講出了“不要做白日夢”“中國有希望了”“要切實際”“要立即行動起來”等暗含多重意思。在片尾,潤之感嘆“百年之後,我還想看看世界,看看中國。”而在我的心底也多想讓先驅們看看,讓毛主席看看,這盛世正如您所願,未來也將變得更好。

  感悟一個“美”字。影片也有較為寫意的段落,百年前,寂靜的南湖之上煙波浩渺,在煙雨樓的東南一隅,停泊着一艘遊船,船隨水動,搖晃着激起層層漣漪,船上一行人,從上海一路輾轉至此。漫長的舟車勞頓被難以言表的激動所代替,在這裡,進行了長達七個多小時的會議。會議閉幕,一個偉大的政黨誕生——中國共産黨!每個人輕呼:“共産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産主義萬歲!”在此刻,每個人都熱淚盈眶,先前做的所有努力和犧牲終於得到了回報。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無論是宏觀上從歷史性角度,還是微觀上從個人視角敘事,都體現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在人類歷史,可能沒有任何一個故事有“紅船”這樣偉大而令人激動。“紅船”就是大IP,講好“紅船”故事,這就是最好的中國故事。

  巧合的是,就在前不久,我被黨組織正式接收為預備黨員,在建黨百年的特殊節點,成為了中國共産黨這個偉大先進陣營裏的一名新成員,我在心底也發出了如何講好“紅船”故事,如何傳承“紅船精神”的歷史性叩問,面對這些“新課題”該如何作答?

  我想,應當有“初心”不“變心”,注入思想“清醒劑”。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根植於心中。

  我想,應當留“動力”克“阻力”,助推發展“加速度”。從紅船建黨至今百年,在一次次大考中練就“過硬本領”,彰顯“鮮明底色”。 

  我想,應當揚“正氣”棄“邪氣”,共繪時代“同心圓”。奮鬥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人民是最大的資本,才能穩步前行。

  電影《紅船》就是“紅船精神”的延續,“紅船精神”概括起來就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如今在這艘“紅船”之上要繼續承載這種精神,與“紅船”一同前行的已經是“你、我、他”,我們只有駛向更廣闊的明天才能不負先輩用血淚為我們開創的今天。

  回眸

  嘉興南湖的紅船

  一葉扁舟

  承載一個民族崛起的重擔

  從那裏啟航

  駛向未來的光明和輝煌

  回想

  南昌起義的吶喊

  一聲槍響

  打響武裝起義的第一槍

  從那裏反抗

  堅定槍桿子裏出政權的力量

  回望

  井岡山根據地的星火

  一顆火種

  點燃武裝割據的燎原之勢

  從那裏燃燒

  收穫農村包圍城市的法寶

  回看

  延安窯洞的油燈

  一盞微光

  痛斥速勝亦或亡國的論調

  在存亡之際

  撥開犬牙交錯的迷霧徬徨

  回憶

  1949年的開國大典

  一聲宣告

  天安門城樓開闢的歷史紀元

  在血淚之中

  沉睡的巨人甦醒並挺直腰桿

  回瞰

  大漠戈壁的黃沙漫漫

  一生交付

  兩彈一星元勳的徹夜未眠

  隱姓埋名的歲月

  馬蘭花開綻放的青春禮讚

  百年·迴響

  鹽鹼地裏挽起的褲腳

  一往情深的高原荒山

  千萬人的異地安置搬遷

  脫貧攻堅戰裏偉大的平凡

  締造東方神話的滄海桑田

  百年·迴響

  一大串數字的奪目耀眼

  一幅幅畫卷的宏偉波瀾

  一滴滴奉獻的細流涓涓

  古老大地上演天翻地覆的歷史巨變

  華夏神州激蕩勢不可擋的磅礡力量

  前有28年的征途

  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後有72年的奮鬥

  跋山涉水,滾石上山

  歷經整整百年

  迴響,一葉扁舟破巨浪

  而今,東方巨輪逐遠方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