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100周年之際,我翻出了一部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誕生於1984年,比我的歲數都大,但絲毫不影響它“中國最偉大的戰爭片”的美譽。
本篇的導演是已故知名導演謝晉,謝導把鏡頭重點放在了最平凡的戰士身上、老百姓身上。每個戰士身後,都連着一個家,且絕大多數都是貧窮的家,可也就是這些貧寒的家庭,為保衛祖國奉獻出了兒女,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
一、情節梗概
解放軍某部宣傳處幹事、高幹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自衛反擊戰前夕,他憑藉母親吳爽的關係,懷着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准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裏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譁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吳爽不顧軍情緊急,竟動用前線專用電話,要求雷軍長將趙蒙生調離前線,當即遭到雷軍長的譴責。九連擔任穿插任務,鏖戰中,靳開來、梁三喜以及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等人先後犧牲。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梁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帳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恤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裏困難向戰友借的債。這一高尚的行動震撼了人們的心靈,趙蒙生和戰友們含着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二、影片賞析
(一)人性化的電影語言
梁三喜對趙蒙生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你們都涌到部隊裏來,現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腦袋要回大城市”。“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小北京”連發兩顆臭彈沒有動靜,被敵人打死了。梁三喜一看炮彈上的日期是1974年4月,怒吼道“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
靳開來説:“打起仗來,還是靠我們這些莊戶孫”,“提拔我為副連長,戰前送了一個送死官”,“我是噘嘴的騾子賣個驢價錢”。
演員紮實又富有感染力的臺詞,句句擊中觀影者的內心,讓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個鮮活有生命的人物形象。如此直白平易的電影語言將觀眾更加深入帶入電影場景,如此深具人性力量的電影語言也只有在謝晉的電影裏才能看到。
(二)生動的人物形象刻畫
主人公趙蒙生屬於欲揚先抑,從一個什麼都幹不了的小少爺,激發了作為軍人的血性,最後終於承擔起九連的責任。戰爭結束後,趙蒙生一直在為九連的烈士及負傷的英雄們爭取權益。
而老好人形象的連長,可以為了照顧趙蒙生,背負不能和妻子團聚痛苦,最後至死都未相見。但這樣一個老實人,還是會因為趙蒙生逃避戰爭而憤怒。
片中最富有戲劇性的英雄角色,大老粗排長一直因為提不了幹心存憤怒,又看不慣嬌慣的趙蒙生。但當他在戰爭時被提任副連長,他一下安靜下來思考的那個狀態,非常有力量地體現了一個簡單正直的人物即使面對不公正待遇也接受為了國家履行軍人的使命,哪怕是死亡。
連長梁三喜的妻子韓玉秀,她是一個寡言內斂、溫順文靜的鄉下女子,之前與丈夫在一起時不好意思表露自己的愛意,只用脈脈含情的眼凝望著他,如今丈夫犧牲後,又從未在別人面前表現出極度的悲傷。直到她與婆婆一同前往部隊領取梁三喜的遺物那天,半夜她獨自一人跑上了埋葬烈士遺體的山頭,緊緊抱着丈夫墳頭的土地,泣不成聲,平息後她跟丈夫説自己會好好照顧家人,讓他安心。表現戰爭的殘酷並不一定要靠血腥的畫面,反倒是這樣欲語淚先流的自白更能在情感上給人強烈的衝擊。
故事中眾多的配角每一個都不讓人覺得符號化。把兒子送上一線的軍長,他的兒子是想當元帥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北京”,還有生活化的文縐縐的配角戰士,使影片的軍人形象不至於符號化。
(三)層層遞進的劇情發展
本片可以分為三個片段,戰爭前、戰爭時和戰爭後。
戰爭前的片段主要用於刻畫人物形象,讓角色與觀眾産生共鳴;戰爭中,角色衝突愈發突出,將觀眾帶入戰場,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戰爭後也不像現代戰爭電影的結局那般,以英雄奮勇殺敵死於戰場,榮譽功勳紛紛獻上結尾,而是對英雄已逝後還有很長的一段記錄。死者家屬紛紛從老家趕來,接受上級對士兵的獎章撫恤金,看看埋在高山下的自己的孩子、親人一眼。烈士家屬的心傷同時表現出的理解和隱忍更讓觀眾動容。
三、最可愛的人
在這部電影的開頭部分,我們看到的只有最“土”的人和最“洋氣”的人。
靳開來和梁三喜,很土。他們穿得土,説話土,甚至連回憶過去都沉浸在“大胖媳婦大花被,大胖兒子熱炕頭”這種非常鄉土的意念中。趙蒙生,很洋氣。他吃穿講究,抽煙高級,回憶的也都是跟自己穿着洋氣的老婆在家跳迪斯可的場景。可以説,他們兩類人對我們現代的都市年輕人來説,都有一定的距離,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對我們來説只是一個戲劇的衝突,很難去感同身受。
然而這一切的矛盾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就都改變了,他們不再是城市人和農村人,也不再是老百姓的孩子和高幹子弟,他們只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國軍人”。
時至今日,戰爭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它變成了電影中的劇情、書中的章節,但請不要忘記,在那些遙遠的青山裏,埋葬着許多曾經年輕的生命,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