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上的來客》影評—“花兒”因經典而“紅色”永駐 ​(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 段永恒)

日期:2021-11-03 10:44    來源:市直機關團工委

分享:
字號:        

  《冰山上的來客》是由我國第一位赫哲族劇作家烏·白辛創作、著名導演趙心水指導於1963 年上映的電影。電影在表現邊防部隊與匪徒特務鬥爭的同時,既體現了驚險電影題材情節曲折的特點,又有着濃郁的民族色彩,以真假古蘭丹姆與邊防偵查員阿米爾的關係為中心懸念,引人入勝地描寫了邊防軍民團結一心、與匪徒特務鬥智鬥勇、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與此同時,影片很好地運用了鏡頭畫面與音樂等視聽手段,再現了我國西北邊疆的綺麗風光、邊防軍民魚水一家親以及塔吉克族人民的風土人情。這種把驚險情節和抒情調子融為一體的藝術呈現手法,豐富和發展了電影創作的途徑與做法,是我國電影史上當之無愧的經典。

  一、恰如其分的電影配樂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一首出色的主題歌,它在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中出現了三次,每次都呈現着不同的含義,對人物故事的闡述、情節的進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三次互相對比呼應,各盡其妙。

  第一次出現是在戰士阿米爾回憶過去時出現的,歌聲代替了語言,唱出了他和古蘭丹姆青梅竹馬的情誼,唱出了他們被迫分離的苦痛。

  第二次出現是在楊排長和阿米爾一起放羊時,發現新娘子古蘭丹姆朝冰峰走去後,楊排長有意讓阿米爾唱的。這支歌是阿米爾和古蘭丹姆的心聲與暗號,但此時阿米爾的歌聲卻絲毫未打動古蘭丹姆。古蘭丹姆地無動於衷,讓高度警惕的楊排長開始懷疑古蘭丹姆身份的真假。在這裡人們在歌聲中知道了許多,想到了許多,感覺到一種謎底就要被揭穿的緊張,意識到將要面臨的激烈的搏鬥。

  第三次出現同樣是楊排長安排阿米爾唱的,這一次,真古蘭丹姆突然眸子一亮,心頭一緊,因為歌聲把她帶回了過去,她隨着歌聲輕輕哼唱,猛然抬頭打開窗戶,看到院中唱歌的正是自己闊別八年的摯友阿米爾時,她激動萬分,不顧一切地衝向阿米爾。至此,真古蘭丹姆的身份也就確認,他們最終通過對歌找到了彼此的幸福。

  二、立體飽滿、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冰山上的來客》人物,無論主次每個角色都是一個飽滿立體的形象。人物不是非善即惡的,而是都有着自己真實的個性。

  阿米爾,是一名戰士也是一個少年,他心中雖然有軍紀但是也有柔情,在假古蘭丹姆的親近下,他無法保持絕對清醒的態度,以至於遭受蒙蔽,真假難辨。觀眾也會體驗到他的糾結、痛苦,産生情感共鳴。即使是作為配角的三班長,其形象也非常飽滿。他並不是一直都站在通曉一切的角度上的,相反,他倔強甚至執拗,在誤會阿米爾與假古蘭丹姆後,直言不諱、不留情面指責阿米爾,時時刻刻提醒阿米爾自己的軍人的身份,展現出一種孩童般的稚氣與驕傲。

  豐滿和立體的反面人物更易反襯出正面人物的光輝。如假的古蘭丹姆.表面上看只是一個熱情美麗同時又敢愛敢恨的普通女孩,但事實上是匪首熱力普安排潛伏下來的女特務,敢想敢幹,腦筋靈活。她先利用普通少數民族民眾身份進入解放區內部,偶然了發現更有利用價值也更好利用的解放軍戰士阿米爾,她隨即轉移目標,多次利用之前所了解到的往事接近阿米爾,即使在受到阿米爾的回避和明確的拒絕後,也毫不退縮。當真正的古蘭丹姆出現時,她也不慌不忙,率先指證對方是假的,先發制人。這樣一個果決機敏的反面人物其實對於正面形象—楊排長的塑造很有幫助,畢竟棋逢對手,故事才懸念迭出。

  在電影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着墨最多的楊排長。楊排長在電影中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個人”。黑格爾曾經説過:“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有生氣的人。” 首先,楊排長是一位解放軍軍人。他看見新戰友阿米爾的到來熱烈歡迎,沒有一絲領導架子。其次,當假的古蘭丹姆前去接近阿米爾的時候,他沒有批評阿米爾,而是思考如何妥善處理在這件事,避免發生軍民矛盾。最後,在智擒匪首熱力普時,他沉着冷靜,暗渡陳倉設計好包圍圈,將計就計利用阿曼巴依請君入甕,在整個事情的實施過程中,楊排長雲淡風輕、沉着有序,最終大獲全勝。

  《冰山上的來客》在藝術創作方面的創新和突破一反傳統模式,反映了當時電影觀念的巨大轉折。時至今日,這部影片還是被屢屢提及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中所洋溢的人類的共通情感--愛情。如今已是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反戰反特題材開始出現新特徵新趨勢,但是情感是永恒的,《冰山上的來客》傳達出的感動、喜悅以及希望,依然如雪域高原上肆意綻放的花兒一樣,紅得像火,耀眼奪目。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