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一抹紅色的印記 讚·一個時代的歌者 (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 張琳)

日期:2021-11-02 16:40    來源:市直機關團工委

分享:
字號:        

  【序】

  每個時代都有她獨特的韻味

  或厚重或激昂

  只有當你沉澱下來

  才能發現她與眾不同的美

  這個夏天

  我徜徉在光影時光

  尋覓歷史長河中

  那一抹紅色的印記

  聆聽時代的歌者

  發出的最強音

  『壹』時代先驅者·《革命者》

  38小時

  一天半的時間

  一個人的生死

  一個國家的悲痛

  也是《革命者》留給李大釗的最後時間

  仿佛能聽到歷史流淌的聲音

  感受那份原始與厚重

  最純樸的人:帶着人間溫度的守常先生

  他是柔情的,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

  一部極具革命浪漫主義色彩的影片,帶我走進守常先生的世界;非線性的敘事、蒙太奇的元素、多人物的視角,更讓我認識了那個真實的守常先生。

  他是帶有人間溫度和煙火氣的,對小小報童的憐惜,對學生的愛護,與孩子間的父子情感,與毛潤之的師徒情誼,與陳獨秀共同建黨的革命情誼,都在兩個小時的光影中表達出來。

  除了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革命熱情,守常先生還散發着文人的浪漫。影片劃過他單手把玩銀杏葉、側身輕摘玉蘭花的畫面,還有那指尖跳動的黑白琴鍵,對着趙紉蘭女士彈奏的《國際歌》,螢幕裏的他不再是一個印在歷史書上的名字,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最純粹的人:對革命情懷的理想堅守

  他是純粹的,有一顆對革命、對民眾的赤誠之心。

  他,是從容無畏的革命者。“為了你們能走向光明,我願意去直面黑暗”。在那個黑暗時代,他像為人類“盜”取火種,帶去光明的“普羅米修斯”。因為不畏懼,他在獄中拒絕了革命同志的劫獄要求,在剃頭時候還能與20位義士談笑風生。記得有一幕,獄桌前一束暖光照下,他緩緩轉身,用河北家鄉話回答獄卒一聲“中”,這是怎樣的從容不迫,視死如歸?

  影片結尾,先生獨自在監獄中靜默,他哼着《國際歌》,雙手在燈下襬出飛鳥的形狀,將自由翱翔的影子投映在墻壁之上。那樣的畫面,讓我一下子淚目,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又一次沉澱,成為一位懷着滿腔赤誠的赤子。

  正如他所寫下的“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將永遠激勵我們每一個心懷理想的青年人奮發拼搏。守常先生,這盛世如你所願!

  『貳』時代耕耘者·《我的父親焦裕祿》

  一名黨員、一位幹部、一個親人

  洛礦建初功、蘭考戰三害、博山生死別

  三個視角、三個時期

  一部《我的父親焦裕祿》

  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觸及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最樸實的人:可親可敬的普通人

  他是溫暖的,讓我看到了作為父親、丈夫、兒子的焦裕祿,特有的親切感與真實感。

  整齊的藍色工服,復古的歌舞廳,家中的老式物件和擺設,仿佛讓我穿越到那個艱苦奮鬥年代。而光影裏那些真摯細膩的情感,也讓我體會到生活質感、生命情感與生存痛感。

  影片中有一段焦裕祿與母親雪中訣別的催淚橋段。大雪紛飛中焦媽媽一臉不捨地站在村口目送全家人離去,已經病入膏肓的焦裕祿知道這一別便是生死永隔,向母親鄭重一跪叩謝深厚的養育之恩。一跪一立,讓我感動於母子間深厚的親情。焦裕祿將自己寶貴的生命奉獻給了蘭考,無愧於國家和人民,也無愧於母親畢生的教誨。

  最堅強的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是不平凡的人,他的初心使命,一心改變蘭考面貌的共産黨人的擔當,讓他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他是一個迎難而上的人,“一聲焦書記,一世為公僕”,在蘭考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焦裕祿帶着黨和國家的囑託來到了饑寒交迫的蘭考人民身邊。

  他是一個親民愛民的人,在“家庭”與“工作”的兩面抉擇中,他作出對百姓的堅定承諾,內心只有“讓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的不變初心。

  影片裏,焦媽媽對兒子説過,“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人好,星就亮。他用生命踐行使命,甘做一輩子的人民公僕。“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焦裕祿精神,不論時代更疊,永遠璀璨生輝。

  『參』時代逆行者·《中國醫生》

  一場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一群奮力營救的中國醫生

  一處處驚心動魄的營救畫面

  致敬在抗疫鬥爭中

  每一位平凡英雄

  最可愛的人:平凡之軀,靈魂偉岸

  他們是接地氣的,在平凡崗位,他們兢兢業業,也會幽默風趣,也會暗自神傷。

  《中國醫生》讓我看到,在“自我犧牲”“無私奉獻”這些詞語背後,醫護工作者們還是這麼生動可愛的人。影片中,他們都有自己的性格,會口無遮攔,會開玩笑;同時,還要克服自己身體的不適,也有脆弱、憤怒、挫敗、無力的一面。他們不再只是“抽象”的英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但越是平凡可愛,就越是能體現出他們靈魂的偉岸。雖是平凡之軀,卻會為了拯救其他生命,竭盡全力拼上了自己的命。

  最可敬的人:白衣執甲,逆行出征

  他們是堅毅的,每個畫面,都讓我感受到那些真實存在過的苦難。

  影片中,張競予院長憑藉超強魄力、堅定意志,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面對疫情他眉頭緊鎖,但眼神中卻流露出堅定與果敢;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麻醉科主任辛未和婦産科主任黃佳慧三位抗疫一線的女性,一起並肩作戰,身處疫情暴風眼但依然堅強不懈,展現了溫柔而強大的氣場。

  近四十度高溫下的白色防護服,是中國醫生用血肉之軀,在火與毒中淬煉出的精神堡壘,無堅不摧。疫情面前,一個人的力量或許不能力挽狂瀾,但所有醫護人員責任在肩、使命向前,必將凝聚起磅礡的中國奇跡!

  作為一名90後的三農追夢人,我的選擇讓我很驕傲,因為我從事的三農事業也是多彩的,就像一道明媚的彩虹,搖曳多姿。在奮鬥的路上,我要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了我心中的夢想,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開啟新征程!

  【尾聲】

  影廳燈已亮起

  時空隧道的兩端

  真的並不遙遠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歌者

  於我而言就是

  做一個新時代的歌者

  唱出祖國的讚歌

  做一隻最好的鴻雁

  把深情的翅影寫遍藍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