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學城、大學城、生態城發展目標 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現代化新城 昌平錨定平原新城高品質發展新增長極

日期:2024-09-07 19:1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聚焦科學城、大學城、生態城發展目標,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現代化新城 昌平錨定平原新城高品質發展新增長極

  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圍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化新城,當前,昌平區正努力打造面向未來的世界一流科學城、以“兩口一園”為規劃佈局的大學城、環境優美且人文宜居的生態城,努力打造平原新城高品質發展新增長極。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2024年上半年,昌平區GDP同比增長6.8%,位列全市第一,交出一份經濟發展的“高分答卷”。這背後,離不開昌平新質生産力的加速培育。

  昌平區委副書記、區長,未來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支現偉介紹:“我們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近三年産業投資年均增長超20%,産業用地供應連續三年超千畝,推動醫藥健康和先進能源産業收入年均增長超15%,先進製造業上半年增長8.5%,三大千億級産業集聚態勢日益凸顯。”

  作為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目前,昌平已匯集69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10個工程技術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佔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在6.5%的較高水準。2024年,鄧宏魁團隊的“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實現重編程”技術,摘得2024未來科學大獎;“北腦二號”智慧腦機系統獲評中關村論壇十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高性能侵入式腦機介面技術的空白。

  瞄準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的目標,昌平正努力將未來科學城打造為面向未來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昌平把服務央企創新發展作為着力點,搭建央校、央地協同創新平臺23個,央企累計承擔能源工業網際網路、智慧電網、大飛機等50余項國家重大專項,涌現出4500伏IGBT晶片、大功率鐵-鉻液流電池堆等全球首創成果,創制國際標準224項,就地轉化央企科研成果78項。

  規劃佈局活力大學城

  作為本市高校最富集的區域之一,昌平已有41所高校入駐,其中雙一流大學14所,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城。近年來,昌平區把校城融合作為重大機遇,先後與12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形成“兩口一園”規劃佈局,加快推進“三大項目”建設。

  支現偉介紹,“兩口一園”指的是南口、馬池口和沙河高教園。在南口鎮,昌平引入清華大學創新資源,利用“南口三大廠”老廠房,建設清華南口國家重點實驗室基地。在馬池口鎮,昌平依託北京大學新燕園校區,建設北大産教研融合中心,打造高水準産學研協同創新平臺集群。

  沙河高教園作為全市兩個大學園區之一,已入駐8所高校的9個一流學科、66個一級學科、45個整建制學院、49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現有師生6萬餘人。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産教融合示範區,昌平統籌利用高校及周邊空間,採用“一園多址”“多校一園”方式,建設北京未來大學科技園。目前,昌平正推進起步區5個特色園區建設,並統籌21萬平方米核心區和周邊600畝工業用地開發,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和産業化,打造新質生産力策源地和未來産業發展主陣地。

  建設人文宜居生態城

  昌平營商環境好、生態環境佳,是一座宜居宜業的生態城。三年來,全區新投用公園46個,新增造林綠化面積5.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63%,成功獲評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聚焦營商環境力爭上游的目標,昌平量身打造“1+1+N”政策體系,累計出臺惠企政策47項,兌現政策資金8.1億元,推動市場主體突破22萬戶、排名全市第三、年均增長33.8%,實際使用外資連續三年增速超50%、2024年上半年總量排名全市第三,在企業中的口碑和形象越來越好。

  當前,昌平教育、科技、人才齊聚,産業、空間、要素兼有,正處於趕超跨越的歷史窗口期和戰略機遇期。接下來,昌平區將聚焦“四區”建設,圍繞科學城、大學城、生態城建設這一實踐路徑,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昌平篇章。(孫雲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