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引領・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4》報告顯示,舊金山-聖何塞、紐約、北京、波士頓、倫敦排名全球前五位,北京自2022年以來連續3年排名全球第三位,並與全球第二名的差距逐年縮小。在科學中心維度,北京連續2年排名全球第二,與全球第一名的紐約差距大幅縮窄,基本持平。在創新高地維度,北京首次超過紐約,位居全球第二。在創新生態維度,北京從去年的全球第十一上升至第九。

更多>>

科創引領・三城一區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

  • 中關村科學城
  • 懷柔科學城
  • 未來科學城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 順義區
  • 中關村科學城

    中關村科學城

    聚焦,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原創成果和國際標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核心定位是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

    更多>>

  • 懷柔科學城

    懷柔科學城

    突破,聚集一批大科學裝置,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臺,吸引聚集全球高端科學家。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建設戰略性前瞻性基礎研究新高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生態宜居創新示範區。

    更多>>

  • 未來科學城

    未來科學城

    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聚焦先進能源、先進製造、醫藥健康領域、技術創新領航區、協同創新先行區、創新創業示範城、技術人才集聚區

    更多>>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承接,發展高端製造業,承接三大科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技術創新示範區、深化改革先行區、高精尖産業主陣地、宜業宜居綠色城區。

    更多>>

  • 順義區

    順義區

    首都創新驅動發展前沿陣地、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化承載地、智慧製造創新發展示範區。

    更多>>

科創示範・中關村示範區

更多>>
  • 東城園
  • 西城園
  • 朝陽園
  • 海淀園
  • 豐臺園
  • 石景山園
  • 門頭溝園
  • 房山園
  • 通州園
  • 順義園
  • 昌平園
  • 大興亦莊園
  • 懷柔園
  • 平谷園
  • 密雲園
  • 延慶園
  • 東城園

    園區突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勢,着力培育高成長性企業,聚焦資訊科技集聚發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文化金融創新發展,積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不斷完善産業生態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優化園區營商環境,抓好重點項目落地,努力提高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園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古都風貌,擁有國家級文物4處(鐘鼓樓、國子監、孔廟和雍和宮),市級文物7處,保護院落4處,歌華大廈、雍和大廈等大型現代化樓宇設施85座,建築面積約570萬平方米,以及嘉誠印象藏經館17號、人民美術文化園等分佈在衚同的衚同創意工廠17處。
  • 西城園

    西城園包括北區(德勝街區)、西區(北展街區)和南區(廣安街區)3個區域。西區將打造成"城市設計、時尚設計、科技金融"集聚區;南區將打造成"金融服務、高端交易"集聚區;北區將打造成"研發服務、金融後臺、創意設計"集聚區。西城園已基本規劃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研發設計、出版創意、科技金融為主要支撐的産業格局。
  • 朝陽園

    中關村朝陽園是朝陽科技創新主陣地和北京數字經濟核心區主承載區,是全市唯一全球化創業方向的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全市唯一入選國家首批地理資訊服務出口基地,北京20個“兩區”重點園區之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分園之一,國務院批復中關村朝陽園政策區面積26.1平方公里,包括電子城東區、西區、北區、望京地區、健翔區及垡頭中心區六個片區。2023年1-11月,中關村朝陽園規模(限額)以上重點企業總收3430.7億元,同比增長9.5%。未來將聚焦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未來産業等推動集群化發展,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 海淀園

    海淀園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發源地,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包括中知學原始創新組團、上地西三旗組團、永豐組團、翠湖組團。園區企業科技實力強盛,初步形成以IT産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産業企業總部和企業研發總部聚集區。先後獲得多個國家、北京市甚至是世界級的科學技術獎的獎勵。
  • 豐臺園

    豐臺園是中關村最早的“一區三園”之一,經過30餘年發展,園區已成為創新活躍、要素集中、經濟發達、區域和諧的總部經濟區,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和豐台區核心的城市經濟功能區。園區已實現政府加市場的管理與運作體系。豐台區相關委辦局在園區設有派駐機構,形成相對獨立的經濟、社會管理模式。
  • 石景山園

    園區已形成網路游戲、影視動漫、數字媒體和設計産業互為支撐的發展格局。努力打造"石景山服務"品牌,建立健全"特色産業+知識産權+人才發展+創新激勵"四位一體的園區發展政策體系,將品牌、政策和服務優勢輻射至全區。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實施多種扶持項目,在全區形成從創新研發、創業發展到産業集聚的良好功能佈局。
  • 門頭溝園

    園區位於門頭溝新城南部,永定河綠色生態走廊西岸,已形成以數控裝備、生物醫藥、儀器儀錶、機械等行業為主體的産業集群。建成北京城西總部新基地,以發展高端製造業、網路金融業、現代服務業三大産業為發展目標,精心打造企業研發中心、結算中心、行政中心、銷售中心"四位一體"的總部集群。
  • 房山園

    中關村房山園包括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新材料産業基地、良鄉經濟開發區、北京生態谷等片區。聚焦“1+3+N”重要功能區建設,主導培育和發展新型儲能與氫能、先進基礎與關鍵戰略材料、智慧醫工服務、智慧製造與網聯汽車4個産業方向,創新發展"前店後廠”模式,推動北京核心區一大批創新成果在房山園示範應用和産業化落地。
  • 通州園

    中關村通州園是北京城市副中心“3+1”功能定位科技創新功能的主要載體、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多園”之一。近年來中關村通州園總收入、研發強度、利潤總額等重點指標穩步增長,在中關村“一區多園”中排名逐步提升,高新企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 順義園

    順義園包括6個基地,集中形成下一代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新一代行動通訊、衛星應用、生物和健康、節能環保、軌道交通六大新優勢産業集群以及積體電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四大潛力産業集群,重點發展航空航太、高端裝備製造、研發服務、資訊服務等高端産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成果孵化轉化,建設"生態良好、産業集聚、用地集約、設施配套、城鄉一體"的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産業集聚區。
  • 昌平園

    2012年10月,根據國務院批復,昌平園政策區範圍由1148公頃調整為5140.71公頃,位列中關村示範區"一區十六園"空間規模第三位,包括29個地塊,分佈在昌平區13個鎮(街道),由中心區、未來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務區(TBD)、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三一産業園等重點功能區及部分鎮級開發區等組成,並形成能源科技、生物醫藥、先進製造、新材料和電子資訊五大特色産業。
  • 大興亦莊園

    大興-亦莊園規劃佔地面積9827.07公頃,共有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大興經濟開發區、新媒體核心區等14塊區域,園區企業可享有國家、北京市、中關村示範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位於大興新城,2002年成立。2006年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規劃面積963公頃,批復為北京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建設,是北京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9年,市政府決定經濟開發區700公頃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亦莊科技園",同時享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園區雙重政策。
  • 懷柔園

    2012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空間規模和佈局中關村懷柔園規劃面積約7.11平方公里, 包括核心區西區、中區、南區以及北區1~4區7個地塊,涉及雁棲鎮、懷北鎮、北房鎮等部分鎮域範圍。其中核心區面積6.62平方公里,位於懷柔科學城範圍內。
  • 平谷園

    園區位於北京市東北部,地處京津冀三省市交匯點,區位優勢明顯,居住生活環境良好。園區以打造"京東生態科技城"為目標,堅持"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建園方針,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合作謀求共贏、園區引領全區"發展戰略,加速"三園區、五基地"産業聚集,引領地區經濟面向高端轉型升級。
  • 密雲園

    園區結合密雲縣建設"綠色國際休閒之都"的發展定位,着力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且提出打造"'總部經濟+標桿工廠'基地、現代製造業和數字資訊産業基地"兩大功能區的總體規劃。園區已初步形成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新型建材産業、食品飲料産業、電子資訊産業、生物醫藥産業等五大主導産業。
  • 延慶園

    延慶園是北京市輻射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也是"兩城兩帶"中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産業帶的重要拓展區域。園區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優美,配套服務設施齊全,政府服務高效,具有優良的投資環境,初步形成了"一園多基地"空間佈局、"121"産業集群創新引領的發展格局,整體定位為首都綠色科技新磁極,京冀協同發展新支點。

科創示範・科創資源

科創示範・服務保障

*本欄目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與首都之窗合作共建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