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8
原標題:聞汛而動 向險而行 全力踐行對黨和人民的光明承諾——國網北京電力搶修保供和災後恢復重建綜述
一張密密麻麻的表格上,“百日攻堅”的大字額外醒目。
這是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北京電力”)的設備重建臺賬,上面列出了此次受災較重的房山、門頭溝、昌平地區需要重建的212條重點配電線路,後面的藍色標記,是工程完成時限。
“我們已經全面開啟了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供暖期前,將全面恢復受災區域的供電方式和供電容量,確保群眾溫暖度冬。”8月19日,國網北京電力設備部主任劉音説道。
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災害,房山、門頭溝、昌平等區域電力設施受損。
5座變電站、8374基10千伏電桿、480千米線路受到損壞。
16個小區,30個鄉鎮,273個村,受到影響。
爭分奪秒、迎難而上。
僅僅4天,16個受災小區全部恢復供電!6天,30個鄉鎮全部通電!8天,除異地安置村外,全部村莊恢復供電!14天,全部有人居住村、戶恢復市電供應!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黨組的統一部署下,國網北京電力全力以赴保障災區電力供應和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守護光明的使命和擔當。
國網北京電力綜合應急救援隊在門頭溝使用無人機對線路損壞情況進行勘察。(謝威 攝)
國網北京電力海淀電力保通搶修隊,在房山區七渡村河岸邊,集結70餘人通過肩扛手搬方式架設500米電纜。(王洋 攝)
國網北京電力石景山電力保通搶修隊在10千伏首輪四路(羊頭崗村)臺區開展修復工作。(李強 攝)
國網北京電力綜合應急救援隊抽調水陸兩棲車幫助居民轉移。(曹崢 攝)
國網北京電力保通搶修隊全力奮戰,克服時間緊迫、道路狹窄、施工困難等因素,順利完成了房山區張坊鎮六渡路10千伏架空線路的搶修工作。(王洋 攝)
科學部署 組織保障高效有力
7月30日8時,受暴雨預警影響,街上車輛和行人很少。前門西大街路口,國網北京電力辦公大樓,燈火通明。
作為守護城市“電力生命線”的重要保障單位,國網北京電力第一時間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嚴格落實“在崗、在職、在責”值班值守要求,三級電力指揮中心24小時不間斷運轉,11776名幹部員工在崗值守,全面開展電網運作監視、應急力量調配和客戶服務保障等工作。
一輛輛黃色的工程車,從全市各地疾馳而出;一頂頂藍色的安全帽,在全市各線路巡檢勘察;一名名橘色的應急救援人員,在全市降雨最多區域駐守。
汛情來襲,聞令而動。
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抓緊修復交通、通訊、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儘快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國網北京電力貫徹落實北京市和國家電網公司要求,迅速成立電力保通搶險救災指揮部,總指揮部統籌協調、一體部署,下設8個工作組,分別負責設備搶修、資訊報送、物資保障、後勤保障、安全監督等各項工作。在房山和門頭溝分設現場指揮部,選派專業能力強的公司級領導和專家靠前督戰、現場協調。兩級指揮部精準調度、高效運轉,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
“從19家單位抽調支援團隊,落實包保責任,遴選專業能力強的管理人員、核心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一對一‘包乾’負責到具體供電所、受損點,爭分奪秒,不講條件,堅決做到快復電、快復原、保供應。”公司總指揮部發出集結號令。
誓師立令、火速出征。
4620人的搶修隊伍、109輛發電車,迅速集合、百里馳援。先後調派39批次電力物資抵達一線,累計配送電力線桿2263根、高壓線纜822公里、低壓導線164公里、配電箱330台、變壓器299台等應急物資。
國家電網公司充分發揮集團優勢,緊急調集直升機、無人機、發電機防汛救災物資,為防汛救災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力量。
按照“安全第一、屬地協同、分工協作、快速恢復”原則,牢牢把握應急供電、搶修復原、供電服務“三大任務”,建立資訊報送、日會商、應急處置、包保搶修“四項機制”,一場爭分奪秒的電力搶修保通攻堅戰已經打響。
聚力攻堅 交出電力搶修最快最好答卷
8月2日,潭柘寺鎮衛生服務中心門口因受災臨時停診。
中午11時,當從通州調配來的應急發電車駛入院中,渾身是泥的院長李靜從屋裏跑了出來:“你們能來太好了!要是有電,就太好了!”
潭柘寺鎮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潭柘寺地區1萬多名群眾的衛生服務,是當地重要的醫療保障單位。如今,屋內層層淤泥,一層散落堆放着一些醫療器材。
“有了電,我們就可以儘快調試設備了,好多村民都等着看病拿藥呢!”李靜説。
電力搶修隊員迅速勘察配電箱,清理箱邊淤泥,接入發電車,30分鐘後,衛生服務中心的燈亮了起來。
“我們按照優先恢復醫院、安置點、通信基站等重要用戶供電的原則,先用應急發電車、發電機接入負荷,再逐步恢復市電供應。”國網北京電力設備部副主任辛鋒説道。
8月4日,門頭溝區9個鎮、4個街道全部恢復供電,8月6日,房山區受災的16個小區全部恢復供電。
不獲全勝不收兵,電力搶修全面向山區村莊延伸!
山區通信中斷,導航受限;道路中斷,通行不可預知。
國網北京延慶電力保通搶修隊繞道河北張家口涿鹿縣,經過4個多小時,途經三個斷路區,由門頭溝北部進入清水鎮。被困村裏的國網北京門頭溝公司員工張九山用2天時間將村周邊的電力設施全部踏勘完畢,只為出村後立即提供搶修資訊。
翻山越嶺,分秒必爭。哪有困難,哪就有首都電力人的攻堅!
烈日當頭,新立起一組線桿,兩名搶修人員正在桿頂上安裝着金具,無遮無避、衣汗浸濕,下面積水匯成的小河裏,浸泡着的為電力員工準備的整箱礦泉水還未開封。8月5日,中門寺村恢復市電供應。
狹小濕熱的空間裏,房山瓦窯頭110千伏變電站,檢修、電纜公司的黨員突擊隊隊員穿着厚重且不透氣的防水褲開展清淤、排水、設備搶修,歷經61小時不間斷鏖戰,變電站恢復運作。
湍急河流,百餘米寬的河面上,一截電纜的鋁絞修復成功,河岸邊幾名搶修人員還在架設着變壓器,8月7日,河對岸的陳家莊恢復市電供應……
房山、門頭溝兩區搶修保供電同步推進,一個個復電率節點令人振奮!
39.2%,59.6%,71%,79%,92%……100%!
隨着一台臺發電機響起、一桿桿塔立起、一盞盞燈亮起,截至8月8日18時,除異地安置的9個村外,北京因受災影響的全部村恢復供電。
“先復電、後搶修;先臨時、後永久。”讓群眾最短時間用上電,讓群眾最短時間用上好電,搶修一刻不能停歇。
8月10日,妙峰山恢復供電工程。凌晨3點,方案敲定。5點,國網延慶、密雲、昌平公司的電力保通搶修隊從清水、雁翅等地下撤至妙峰山,與朝陽、懷柔公司的電力保通搶修隊匯合,400餘人,從早晨一直幹到深夜。受災嚴重的王平和妙峰山地區,“村村通電”“戶戶通電”的目標實現!
8月11日,十渡恢復供電工程。來自海淀、大興等12支電力保通搶修隊集結於此,43輛發電車、206台發電機,近千人的隊伍跨山渡河、肩扛手抬、鍬鎬掘進,晚上8時,十渡鎮基本實現“戶戶通電”!
兩大恢復供電工程為受災嚴重的居民提供了穩定性更好、電能品質更高的市政供電。截至8月14日,全部有人村、戶100%通上市電,國網北京電力為首都群眾交上了電力搶修最快、最好答卷!
在房山十渡10千伏臥龍路,國網北京電力密雲電力保通隊進行放纜架線工作,期間陣雨來襲,他們的工作始終不曾停歇。 (林一軒 攝)
科技賦能 為電力保通提速增效
“這裡是雁翅供電所現場,申請進行視頻回傳圖像測試。”
“聲音圖像正常。”
8月5日13時,國網北京電力總指揮部的大屏上,終於出現了雁翅供電所的實時畫面。至此,因強降雨導致通信中斷的所有鄉鎮供電所均已聯通應急通信,恢復正常運轉。
“庫侖計、逆變器、衛星數據機開關均已打開,衛星車正在搜索衛星方位。”信通公司電力保通搶修隊隊員徐鐸按下“尋星”按鈕,衛星天線扭到一定角度後開始左右搖動,隨後成功鎖定衛星信號。
衛星通信不受距離和地形限制,不需要布設通信機站,是應急通信的最佳手段之一,這次,通信專業應急團隊利用“點波束衛星+無線網路”方式,成功搭建聯通了雁翅供電所的“千里眼”“順風耳”。
高水準、專業化的應急裝備,在此次搶修保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了風險預警、巡檢巡查、涉水搶修等方面的能力和效率。無人機、水陸兩棲車、應急照明防汛車……一系列“黑科技”在複雜的山區、水路搶修過程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8月1日,三個黃色的大箱子放置在房山北潞園小區門口,吸引了群眾圍觀。
“這是我們的充電方艙,大家可以用它為手機和筆電充電,一台方艙可同時接入70多部設備!”國網北京房山供電公司北潞園小區電力搶修負責人李靖喊道。
作為綜合大型社區,北潞園因地勢較低,積水嚴重,內有6000余戶居民受到影響。考慮到小區內居民極有可能因手機沒電而出現無法聯絡家屬、購買生活必需品等問題,國網北京電力緊急調配3台充電設備支援北潞園小區。
“太方便了!能有地方給手機充上電,跟家裏的孩子報個平安,這可解決大問題了!”前來充電的崔大爺豎起了大拇指。
充電方艙在外充電,“龍吸水”在內吸幹積水。
開之即來、來之能“戰”。垂直式供排水搶險車“龍吸水”在此次搶修保電中也發揮了大作用。無需額外的動力源,10分鐘便可投入現場作業,操作靈活方便,排水速度快,搶修隊員涉水進入小區後,應用“龍吸水”抽水清淤,23小時奮戰,開閉站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國網北京電力加強數字化應用,利用氣象預報預警、防汛中臺等技術,以每一座變電站、每一基輸電桿塔的精度準度,全過程進行中臺化管控,累計推送積水、雷電、山洪、地質災害等預警資訊35條,發佈汛情研判及實況資訊204次,為搶修現場提供了精準氣象數據支撐。
國網北京延慶供電公司應急支援團隊在門頭溝區清水鎮10千伏黃塔路組裝金具,為架線做好準備。 (武增宇 攝)
共克時艱 人民電業為人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堅定不移的原則。
面對此次特大暴雨災害,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出,要自覺從以人民為中心的高度理解把握,始終把維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放在首位,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遵循上級指引,堅決貫徹落實。
國網北京電力黨委多次強調:“我們是在解決群眾最急需、最關注、最困難的事,在搶修過程中,一定要多給困難群眾提供便利的服務。”
8月7日上午,國網北京密雲公司共産黨員突擊隊乘衝鋒舟開展10千伏雁翅路跨河作業時,看到了山腳下焦急徘徊的老人。
“大水把路都衝斷了,沒有信號沒法求救,我和老伴兒被困在這裡幾天了,這兩天喝的水也沒了,只能在這乾等……”老人有些哽咽地説道。
隊員立即拿出水和乾糧給老人,隨後又成功將其移至安置點,這已經不是國網北京電力第一次在搶修過程中救助轉移群眾了。
重點區域設置黨員責任區58個、黨員先鋒崗148個,520個基層黨組織、5326名黨員連續奮戰在各個崗位上,國網北京電力讓黨旗在搶險救援一線高高飄揚,架起了黨和政府密切聯繫群眾的“連心橋”!
8月4日,潭柘寺潭王路邊,黑色轎車停在新架的電桿下,王大爺和老伴兒打開後備箱,拿出幾袋火燒和烙餅放在路邊,對搶修人員説:“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家裏昨天已經有電了,這是今天早晨老伴兒自己烙的餅,你們辛苦了!”
誰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人民群眾就把誰放在心上。
一箱不完整的花生露、一袋湊起來的黃瓜、一捧青澀的小李子……物資有限的情況下,受災群眾表達了沉甸甸的謝意,首都電力人與受災群眾的心緊緊相連,互相傳遞光明和溫暖。
“加快恢復重建,抓緊搶修交通、通訊、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對電力設施重建作出明確部署。
加快恢復重建,事關人民群眾生産生活,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等不得、慢不得。
國網北京電力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可持續發展”總體要求,迅速成立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抽調精兵強將組建災後重建辦,召開重點推進會,全面規劃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確保務期必成。
一張張密密麻麻的線路圖,一行行重建設備的任務書,一列列排列緊湊的時間表,這是首都電力人踐行守護光明的承諾。
結語
未來將——
全面提升設計、技術標準,實現多電源方向供電,跨河鄰河地區採用鋼管電桿,提高防災能力和安全保障水準;持續優化佈局,增加變電站布點,提升線路多分段、多聯絡能力,提高配電網的韌性和供電可靠性;緊跟市委市政府從“翻山越嶺”到“穿山越嶺”要求,積極配合市政、村莊改造,實現電力建設與整體重建協同。
53歲的薄曉東,是門頭溝齋堂鎮的搶修負責人,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門頭溝人。連日的操勞,他的頭髮又多了幾分花白,嗓子也更加嘶啞。
薄曉東説:“我的家鄉受災了,我一定義不容辭,全力以赴。”組建重建辦的時候,他立刻向組織提出申請。“還有6年多,我就退休了,希望我的家鄉能夠儘快恢復災情發生之前的樣子。”
全力以赴守護光明,共克時艱重建家園。國網北京電力將繼續扛牢保障首都電力穩定供應和群眾美好生活用電需求的使命責任,不斷增強防災抗災能力和公共服務保障水準,積極為首都受災群眾重建美麗家園貢獻力量,奮力奪取抗災搶修保供和災後恢復重建的全面勝利。(曹瑾 王萌 郭菲 李艷娜 魏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