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
在這次強降雨災害中,門頭溝地區山洪侵襲,多處道路塌方。交通部門全體幹部職工24小時在崗,衝鋒在前,盡最大努力在最短時間內搶通“生命線”。門頭溝公路分局養護管理科科長劉洋在暴雨中冒着生命危險解救隧道內被困群眾,徒步十幾公里山路搜尋失聯工人,勇毅逆行,成為搶險救災的“蹚路人”。
生死時速!僅用22分鐘
隧道受困人員成功獲救
7月31日,暴雨如注,山洪洶湧。門頭溝山區裏多處道路塌方,108國道京昆線松樹嶺隧道入口發生斷路塌方,入口被碎石堵死,車輛無法進出。這時隧道中的一通求救電話讓正在參加搶險的門頭溝公路分局養護管理科科長劉洋心頭一緊。
劉洋回憶道:“當時是一位男士,他當時打電話的時候説他被困在隧道裏了,我們又詳細問了他地址跟方位,他説就是在松樹嶺。當時打第二個電話的時候還能打通,我們想先穩定他的情緒,讓他站到車上,讓他別着急,讓他隨時保持聯繫。打第三個電話的時候已經沒有信號了,那時候就是大家最着急的時候……”
此時心急如焚的劉洋立即調動正在附近搶險的10台機械和4名救援人員,摸索前往隧道施救。他告訴自己,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冷靜下來,多一分沉着,受困人員就多一分生還的希望。
劉洋回想起當時的情況,説:“當時還在持續塌方中,您現在看到這個位置,基本上當時全塌了。將近快有兩米多的高程,那邊的雨往隧道裏滲。(水)還在慢慢漲高,這邊(水)又出不來。現場從這側我們就開始搶,爭分奪秒地在挖。當所有的人都特別的着急,因為畢竟一條鮮活的生命裏面。”
最終,被困人員被安全救出。這時距離劉洋接到第一通求救電話才過去了22分鐘。
回想當時的情況,劉洋説:“挖出一條小路,當時進去的時候水已經到這了,車已經淹沒了,可能(再有)不到10分鐘的時間,他就整個就把人給沒了。”
102名工人失聯
他踩着懸空鐵軌徒步尋找
參與完隧道搶險的第二天,劉洋得知山區裏有102名未能撤離的道路養護工人正處於失聯狀態。他沒多想,立即出發前往尋找。由於前往清水、齋堂的道路已被阻斷,只能駕車繞道河北,再徒步十幾公里尋找。身旁是落石,腳下是洪流。劉洋冒着隨時會被滾石砸傷和塌方掩埋的危險,蹚過齊腰深的河水,跨過斷裂的山路,為的就是能儘快找到失聯的工人。
劉洋説:“走懸空的鐵軌的時候,確實是有一點膽怯吧,因為當時下面的路都是空的,都是一節節軌道踩上去走的,山路加上鐵軌我覺得走了整整一下午吧。腳上是磨了幾個泡,那雙鞋已經扔了都出洞了。最後這102個人全部平安都找到了,分散在4個不同的地方,我們找到他們的同時,他們已經在開展搶險工作了,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吧,感覺只要大家平安我覺得那就是最好的。”
前方沒有路
我們就要蹚出一條路來!
災後的門頭溝各條道路傷痕遍佈、滿目瘡痍,部分路段四散的石塊、破損的山體不僅給人車通行帶來了極大隱患,也給災後救援設置了很大的障礙。本次強降雨災害中,門頭溝區包括109國道在內的25條447公里普通公路,以及127條270公里鄉村公路遭到損毀。“要活命,先通路!”在劉洋的帶領下,施工隊伍與時間賽跑,早一分鐘搶通道路,群眾就能多一分安穩。
劉洋説:“前方沒有路,我們就要蹚出一條路來!從8月1號到8月6號,大概用了5到6天的時間,我們把縣級以上道路還有鄉村道路的生命線全部搶通,為後續救援力量的進入提供道路先決保障。”
其實從7月29號汛期備勤以來,劉洋就已經幾乎是不眠不休的狀態了。人、物、機械,他明明都了然於心,卻又時時放心不下。在完成道路“搶通”、“保通”後,讓道路“暢通”成為他現如今最重要的工作。
劉洋説:“包括一些清理上塌方留下的痕跡,包括留在邊溝的這些土石,都要做一個細緻的清理,讓所有的路段達到以前日常的養護水準。我們現在也是在與時間賽跑,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門頭溝老百姓創建一個更加美好宜居的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