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颱風“杜蘇芮”影響,我區遭遇歷史罕見的連續強降雨天氣,因洪災引發的法律問題接踵而來。為切實做好全區防汛搶險救災和後續重建的法治服務保障工作,房山區人民檢察院製作了《防汛搶險救災法律知識指引》。
《指引》針對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救援救助、財産損失、保險理賠等二十二個法律問題分條列出,逐一解答。期待這篇《指引》能夠為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法律服務。
12 農畜産品投保農業保險後被暴雨水淹損壞,如何申請理賠?
因暴雨受災後,農畜産品所有人要根據自己的投保情況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由保險公司到現場進行勘驗、定損,對保險公司的物品定損清單、理賠數額等內容有異議的,應及時提出,切勿隨意在保險公司的單證上簽字認可,經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13 員工因暴雨無法正常上班,可以按曠工處理嗎?
如果員工上班的道路存在危險或被淹沒,無法通過交通工具正常到崗,用人單位不能按照曠工處理。企業可以要求員工提供被交通限制的證明文件。員工也應當及時向企業説明情況,並按照企業制度規定履行請假手續;員工未及時履行請假手續的,企業應當提醒員工,同時給予申辯和説明的機會。
14 快遞被暴雨泡毀,可以要求快遞公司賠償嗎?
在不可抗力的前提下,能否賠償取決於是否對快件保價。《郵政法》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給據郵件損失,快遞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但保價的給據郵件除外。對保價的快件,不納入遇有不可抗力快遞企業免責範圍之內。當然,如果面對洪澇災害,快遞企業“能為而不為”,或者“能為而亂為”,對快件的損毀存在一定過錯的話,仍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15 已全額支付賓館住宿費預定的房間,自然災害造成無法前往,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嗎?
可以要求商家退款。《民法典》規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時,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
16 撿到“浮財”,可以據為己有嗎?
被洪水沖走的物品仍歸屬於權利人,拾得人並不因撿拾行為而獲得該物品的所有權。《民法典》規定,拾得人應當根據物品資訊儘快聯繫物品所有人領取,無法取得聯繫的,可交由公安等有關部門保管;交由公安機關保管的遺失物由公安部門負責聯繫權利人,若無法取得聯繫則應及時發佈招領公告,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的遺失物,歸國家所有;權利人在領回遺失物時,要向拾得人或保管部門支付必要費用。特別要注意的是,若行為人因拾得遺失物金額較大且拒不返還,還有可能觸犯刑法,構成侵佔罪。
17 洪災中撿到國有文物,可以據為己有嗎?
不可以。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拾得人並不因撿拾行為而獲得國有文物的所有權、使用權等權利,必須及時依法上交。《文物保護法》規定,盜竊、哄搶、私分或者非法侵佔國有文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8 散佈網路謠言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警情,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如果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或者造成嚴重後果,可能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資訊罪。
19 救災搶險期間,盜竊、哄搶、搶奪、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防汛搶險救災期間,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 受災的食品生産企業復工後,生産、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承擔什麼法律風險?
洪災過後,受災的食品生産企業應嚴格執行消毒殺菌程式,確保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乾淨整潔,不得對可能遭到洪水污染的原材料進行加工、銷售。若食品生産企業復工後,生産、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可能構成生産、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21 銷售因洪災致死的家禽應當承擔什麼法律風險?
《刑法》及《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銷售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獸、水産動物肉類及其製品的,可能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或者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2 個人可以公開募集捐款獻愛心嗎?
個人不能公開募捐。《慈善法》規定,只有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才能開展公開募捐活動,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如果以慈善的名義向社會公眾募集財物,則屬於非法募捐。在積極向災區捐款時,最好直接向合法的募捐團體,如民政部門、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國家機關和合法公益性團體捐款,避免將原本善意的愛心變成令人懷疑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