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協力重建美麗家園——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日期:2023-09-08 11:03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同心協力重建美麗家園——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入汛以來,我國多地因暴雨洪澇災害遭受損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抓緊修復交通、通訊、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儘快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隨着洪水逐漸退去,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多措並舉,加快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9月1日,吉林省舒蘭市平安鎮中心小學校的操場上,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校園裏再次充滿生機。

  就在半個月前,這所小學還是一處受災群眾的安置點。校長梁立國回憶説,當時,學校在教室裏舖上行軍床,每個教室住12人。學校啟用食堂,為受災群眾供應一日三餐。待受災群眾陸續返回家園後,學校連續兩天進行全面清理消殺,並經過一番細心籌備後,學校如期開學。

  隨着洪水消退,災區恢復生産生活工作迅速展開。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作出部署,“抓緊搶修交通、通訊、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最大程度減少農業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加快推進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設施恢復重建”。

  暴雨過後,北京市房山區積極推進積水排澇、清淤消殺、基礎設施搶修等災後重建工作。8月18日,經過五天日夜不間斷施工,300多名中鐵十四局搶險隊員完成了房山區張坊鎮和史家營鄉的道路和房屋清淤工作。“我們採用先行消殺、逐級清理、補充防疫的原則,循序漸進展開道路及居民房屋災後清淤工作,盡力保證當地居民生産生活,加快恢復正常秩序。”中鐵十四局搶險隊伍負責人宋文波表示。

  “電來了,自來水通了。”連日來,黑龍江省受災林區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按下“加速鍵”。

  龍江森工集團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退休職工扈振祥開着自家拖拉機,與大家一起參與災後重建工作。他們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搶修志願隊伍,自帶工具,幫助修復水毀道路、破損房屋等。“別看我上了歲數,但幹起活來不比小夥子差,為了儘快恢復正常生活,大家一起加油幹。”扈振祥説。

  排水清淤通路、搶修水毀設施、公共衛生防疫……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挂着“歡迎回家”橫幅的10多輛大巴陸續駛進村莊,剛停車,村民們便迫不及待地扛起裝滿鍋碗瓢盆、被褥鋪蓋的大包小包有序下車,直奔家門。

  8月下旬起,天津市靜海區東淀蓄滯洪區的3.7萬餘名轉移安置人員陸續回遷。大清河畔,沉寂許久的村子又熱鬧了起來。

  全面消殺,供電線路、供水管道、燃氣管線檢修,鎮級衛生院提前啟用……靜海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志介紹,群眾回遷之前,靜海區已累計出動8000餘人次,全面開展蓄滯洪區內村莊的環境清整、水資源檢測等工作,將群眾回遷後生活服務保障前移。

  災難面前,凝心聚力,共克時艱。一項項政策有序推出,一項項舉措穩步推進——

  北京市加快公共服務設施的搶修和恢復利用,進一步優化鄉村恢復重建空間規劃,持續加強農村地區水、電、氣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鞏固提升,推動“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戰略性佈局,進一步提高鄉村應急韌性。

  河北省把災後重建納入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大局,今年入冬前,確保受災群眾能夠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溫暖過冬;2024年汛期前,全面完成水毀防洪工程重建工作;2025年汛期前,完成各項重建任務。

  遼寧省應急廳指導受災地區應急管理部門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部署因災倒損房屋恢復重建工作,向國家爭取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用於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和因災倒損民房恢復重建……

  災後重建,要守衛糧倉保生産。

  東北三省糧食産量佔全國糧食産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一場抗災奪豐收的攻堅戰在黑土地上展開。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派出11個指導組、9個重點工作組,赴五常、尚志等9個重點市縣,調查指導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吉林省農業農村廳成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專班,採取“幹部+專家”模式,分區分片包保9個市州,力爭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遼寧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通知,加大機具和人力投入,做好後期肥水調控等田間管理,調劑調運化肥、農藥、疫苗等救災生産資料。

  當前正值秋糧生産關鍵期。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農業農村部派出10個工作組和24個科技小分隊赴受災一線,有關部門緊急下達7.32億元農業生産防災救災資金,財政部安排24億元支援北方14個省份對玉米大豆等秋糧作物實施“一噴多促”,災區完成改種補種短生育期作物8.4萬畝……

  災後重建,金融的服務與支援必不可少。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提出,強化對災毀房屋、農田、道路、供水供電等設施的金融支援,主動對接受災企業清單,綜合採取調整還款計劃、貸款展期續貸、降低融資成本等方式,助力受災企業脫困。

  位於河北省涿州市的楊林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正在快速運轉,公司負責人楊運強正忙着安排生産任務。

  8月,京津冀等多地因暴雨洪澇災害遭受損失。“受災後我們很快拿到了保險公司預賠付的200萬元,這幾天還會拿到324萬元的預賠付尾款。”楊運強説,這筆錢是雪中送炭,能解決目前流動資金困難,幫助企業快速復工復産。

  記者採訪了解到,面對災情,各保險機構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簡化理賠流程,提升理賠效率,做到應賠盡賠、早賠快賠,有效提高理賠服務品質。災後保險理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和老百姓的資金壓力,為災後重建和復工復産提供了保障。

  重築家園,更多力量在匯聚。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專門通知,部署有關省份在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國務院國資委提出,指導中央企業配合地方做好災後恢復重建的規劃、建設工作。財政部、水利部已預撥15億元國家蓄滯洪區補償資金支援天津、河北對國家蓄滯洪區運用期間群眾的農作物、專業養殖、經濟林、住房、家庭農業生産機械等水毀損失予以補償……

  洪水退去,希望升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扛起責任,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慎終如始做好各項工作,一定能奪取災後恢復重建的全面勝利。(樊曦、葉昊鳴、周圓)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