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重托勇擔當——中央企業和社會力量防汛抗洪救災綜述

日期:2023-09-01 15:21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不負重托勇擔當——中央企業和社會力量防汛抗洪救災綜述

  積極參與搶險救災,搶修重要基礎設施,強化市場保供穩價……今年入汛以來,中央企業和社會力量聞“汛”而動、迎難而上,持續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加快災後恢復重建,以實際行動守護萬家燈火、踐行使命擔當。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的資訊顯示,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已累計投入50萬人次、17萬台次設備車輛參與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等地搶險救災。

  受颱風“杜蘇芮”影響,7月29日20時至8月2日7時,北京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大雨傾盆,險情連連。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情。

  8月1日晚,作為我國自然災害工程救援專業力量,中央企業中國安能集團總部應急指揮中心燈火通明,一道道指令不斷發出: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機制,中止休假、召回人員;急令唐山、武漢基地200名專業隊員攜裝備馳援北京;嚴格24小時值班,全時保持戰備狀態……

  當晚22時,中國安能71名專業隊員攜裝備抵達北京市房山區,投入北拒馬河進行暗坡搶護工作;次日凌晨3時,第一梯隊360名專業骨幹及救援裝備,全部抵達北京房山、門頭溝及河北保定救災現場,保河堤、修道路、排險情。

  此後半個多月時間裏,中國安能專業救援力量轉戰京津冀防汛抗洪救災一線,打贏了道路搶通、潰口封堵、堤防加固、內澇排水、巡堤排險等一場場硬仗,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國家隊、專業隊作用。

  聞“汛”而動,向險而行,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

  “快!踩着我肩膀下來!”8月2日,河北涿州頤安小區,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海洋物探處2159隊隊員扯着沙啞的嗓子喊道。受困的老人、兒童、婦女依次踩着他們的肩膀,從二樓平臺轉移到救援快艇上。

  也是在這一天,哈爾濱市應急指揮中心接到求助資訊——尚志市烏吉密鄉和平村有一名村民被洪水困在樹上。來自藍天救援隊、博能救援隊的6名隊員接指令後,立即攜帶救援裝備趕往事發地點。

  洪水中雜物很多,救援艇的螺旋槳多次被不明物體纏繞。“再難也要和洪水鬥一斗。”救援隊隊員語氣堅定。通過接力救援的方式,這名受困村民被成功救上船艇,送往安全地帶。

  哪有需要就馳援哪,哪最危急就戰鬥在哪。

  用時27小時,中國交建建成兩座通往河北淶水縣失聯村莊的“生命之橋”;奮戰70多個小時,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企業搶通豐沙線相關線路,幫助3趟受困列車旅客成功脫困;面對狂風暴雨,多支民間救援隊伍迅速集結,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傳遞了向上向善力量。

  分秒必爭,日夜鏖戰,搶修通信、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

  “通了!通了!手機有信號了!”8月8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牛戰村,通信信號恢復後,村民們紛紛拿出手機,撥通親友號碼報平安。在這背後,中國移動北京公司3名突擊隊員徒步送到當地的兩台“微型衛星背包站”功不可沒。

  通信是防汛救災看不見的“生命通道”,能否暢通十分關鍵。

  災情發生後,中國鐵塔克服斷電斷路困難,靠人拉肩扛把維修設備搬到作業地點,使用發電油機、發電車保障通信設施供電,全力以赴開展基站修復;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集結應急搶險隊伍奔赴一線,接通光纜、搶修基站,並將“微型衛星背包站”、無人機“空中基站”、應急通信車等技術設備應用於抗洪搶險,為開展救援爭得了先機。

  堅決守牢保電陣地,全力保障油品供應,確保水利設施平穩運作,全力確保儲糧安全……國資央企堅守使命,為經濟社會穩定運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捐款捐物,保供穩價,保障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連日來,來自中央企業和社會各界的物資、善款不斷涌向受災地區,彰顯了大愛擔當。

  為滿足受災群眾乾淨飲用水的需求,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可口可樂北京廠、河北廠於7月31日先後啟動“凈水24小時”應急救援機制,緊急調配超13萬瓶飲用水送至受災地區;中國石化旗下銷售企業迅速調集資源,累計在重點地區投入救災資金超220萬元,保供油品1200余噸,支援各類民生物資上萬件。

  搶險救災,衝鋒在前;災後重建,勇挑重擔。

  調配施工機械,籌集救援物資,確定清淤標準,完善作業方案……近日,中國建築集團下屬中建交通孫飛青年突擊隊到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南辛房村開展河道清淤工作,助力受災區域災後重建。

  在國務院國資委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下,截至8月22日,7家中央建築施工企業發揮專業優勢,累計投入7259人次、3610台次設備,投入永定河門頭溝段主河道搶險清理工作,目前已經清理河道超208公里。

  一筆筆支援重建的善款,一台臺奔赴災區的車輛,一箱箱愛心捐贈的物資,助力災後重建按下“加速鍵”。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進一步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勇挑重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貢獻更大力量。(王希、姚均芳、楊思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