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整體恢復 文旅産業全面復蘇 門頭溝“一年基本恢復”重建如期完成

日期:2024-09-04 09:4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9月2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門頭溝區委副書記、區長呂晨飛介紹,2023年,門頭溝遭遇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是全區有記錄以來破壞程度最強、受災範圍最廣、經濟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經過一年的災後重建,“一年基本恢復”重建任務已如期完成。

  他表示,在災後重建過程中,門頭溝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把恢復重建與推動高品質發展、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緊密結合,全面啟動了暖心為民、安全韌性、提升轉型、凝心聚力“四大行動”,全力打造綠水青山、詩情畫意、專精特新、安全韌性、團結奮進“五個門頭溝”。

  目前,“一年基本恢復”重建任務已如期完成。水、電、氣、熱、路、通訊等受災基礎設施整體恢復至災前水準。同時,防災韌性大幅提升。原址修繕重建房屋全部完成,異地重建安置全面啟動。

  其中,齋堂鎮沿河口村作為安置的試點,以裝配式建設模式,實現嚴寒天氣下60天建成交付,有力保障了群眾溫暖過冬、歡度春節,也實現了“核桃樹下看星星,石頭村裏觀山景”的生活場景,營造了門頭溝的“富春山居圖”。

  據介紹,在生活秩序全面恢復的同時,門頭溝區文旅産業也全面復蘇,潭柘寺地區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07萬人次,營業額超1.06億元,京西古道景區“五一”期間接待人數同比增長43%,檀谷商圈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90余萬人次,悉曇酒店重新開業當天即滿房,這些既是災後重建的成果,也是文旅産業生機與活力的縮影。

  在恢復重建過程中,門頭溝區特別注重韌性城市建設,形成了“1+13+N”重建規劃體系,構建了“一主一次、兩帶兩翼、多脈聯通”的城鄉空間新格局。立足“防、抗、救”,在水利部支援下建成了全國領先的永定河官廳山峽現代化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雨量站密度從災前76平方公里每站加密到6.7平方公里每站;在應急管理部支援下建設全國基層綜合減災示範試點,國家減災中心在軍莊鎮掛牌建設“綜合減災試驗基地”;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支援下,打造保險業服務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示範區,城市安全韌性水準大幅提升。

  當前,連接城區與山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京蔚高速百花山段已經開通,從西六環出發40分鐘可直達靈山、百花山,進山公路真正實現了從“翻山越嶺”到“穿山越嶺”。(張驁)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