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載人航太應用系統老將劉四清: 為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保駕護航
原標題:載人航太應用系統老將劉四清時刻關注“太空風雲” “為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保駕護航”
寄語
我是一名航太科研工作者,唯有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為建黨百年獻禮。我國空間站將在太空穩定運作至少十年以上,我將帶領團隊全力守護好空間站,盡最大力量呵護它不受“風雨”侵襲,産出更多的空間科研成果。
——劉四清
2021年4月29日,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將天和核心艙穩穩送入太空中的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拉開大幕。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預報室主任劉四清和同事們密切關注着太空環境中的“風吹草動”,“後面貨運飛船、載人飛船、實驗艙將接續發射,航太員將在太空長期駐留,我們必須做好空間環境的‘天氣預報’,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劉四清説,這不僅是航太科研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更是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在載人航太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科研團隊中,劉四清已經是一員資深老將。她幾乎參與了我國所有載人航太、探月工程空間環境保障任務,被授予載人航太工程突出貢獻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劉四清謙虛地説自己還是“新人”,只有11年黨齡。
黨齡不長,但她與黨結緣已久。1965年,劉四清出生在湖南郴州的一個教師家庭,父親就是一名黨員。學生時代,劉四清品學兼優,一直擔任學生幹部。高考前夕,劉四清鄭重寫下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
1984年,劉四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空間物理專業,畢業後加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那時候想法很樸素:把科研工作做好,保障好國家重大任務,時機成熟,組織自然會召喚我。”劉四清説。
2000年,劉四清加入空間環境預報室,從基礎科學研究轉入空間天氣應用方面的研究。此時,我國載人航太工程已經轉入全面實施階段,神舟飛船將密集升空,航太員也已經在抓緊訓練。他們在太空中能否順利完成任務,空間“天氣預報”至關重要。
在地球外層空間,也有劇烈的“天氣”變化,尤其是太陽風暴來襲時,經常會帶來災害。“太陽風暴可能會噴出大量高能帶電粒子,也可能拋出日冕物質,會對航太器産生嚴重影響。”劉四清説,他們要盡可能早地發現每一次太陽風暴,甄別其類型、強度、抵達地球外層空間的時間,以便提交給航太工程系統採取有效應對措施。
劉四清和同事們全力撲在崗位上,用精準的預報保障了各次載人航太任務順利實施。她見證了楊利偉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航太員,見證了翟志剛從神舟七號飛船出艙。一次次任務中,劉四清成長為預報室的主任,她加入黨組織的願望更加強烈。她再一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2010年被批准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黨員。
加入了黨組織,劉四清的幹勁更足了。2012年6月16日,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按照計劃,飛船將於兩天后與此前已經發射的天宮一號飛行器完成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可就在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前兩天,劉四清看著最新傳回的觀測資料,心頭一緊——太陽風暴突然發生,朝着地球拋出了日冕物質。
拋出的日冕物質通常1至4天到達地球,但這個時間範圍太大,會不會與交會對接時間重合?由此帶來的地磁暴強度會不會影響航太器的安全?……載人航太工程牽一髮動全身,任何改變,都會牽涉成千上萬人的工作。這時候,劉四清和預報團隊必須給出精準的判斷。
她和同事們廢寢忘食,把所有資料匯總,最終給出了地磁暴強度預報數值和地磁暴的高峰時間。這給工程決策者吃下了定心丸,任務不變!
同年6月18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穩穩連接在一起。觀測證明,劉四清和團隊對此次地磁暴的到達時間和強度預測,與實際情況幾乎完全一致。
如今,載人航太工程已經走到了第三步——建設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劉四清擔任了載人航太應用系統空間環境保障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她説,自己將繼續帶領團隊全力做好空間環境保障,洞察“太空風雲”,保障航太安全。(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