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 | 上戰場抗美援朝 進社區服務居民 他把一生獻給黨

日期:2021-02-05 15: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誓言 | 上戰場抗美援朝 進社區服務居民 他把一生獻給黨
  • 誓言 | 上戰場抗美援朝 進社區服務居民 他把一生獻給黨

  原標題:上戰場抗美援朝,進社區服務居民 “不怕苦不怕死,我把一生獻給黨”

寄語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回顧一生,我親眼見證了在黨的帶領下,人民生活變好了,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是一名黨員,我將我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希望當代年輕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迎來更好的未來。

——段廷瑞

  段廷瑞,這位91歲的老人出生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貧窮與戰爭讓他過早失去了雙親。當時聽全村的人都説,共産黨是為老百姓、救老百姓的好黨,於是,他迫切地想跟着黨走,參軍入伍報效國家。然而,他的參軍之路一開始卻並不順利。

  1949年1月,部隊來到北京延慶靳家堡村,19歲的段廷瑞主動報名,卻因個頭瘦小而被拒絕。但他沒有放棄,跟着部隊一路從延慶走到天津。終於,他的誠意感動了一名軍醫,讓他做了一名衛生員,隸屬東北野戰軍7縱隊44軍130師炮兵營。

  進入部隊後,他開始學習衛生急救知識,還跟着炮兵學習野炮作戰。也是在部隊裏,黨員們的作風和精神讓他備受鼓舞,他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戰友告訴他,要入黨,得先入團。識字不多的他一筆一畫地寫下了莊嚴的入團申請書。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段廷瑞正是其中一名志願軍戰士。他在請戰決心書上寫下八個大字——我不怕苦,也不怕死。

  戰場上,槍林彈雨、九死一生成了家常便飯,和戰友們並肩作戰的日子,91歲的段廷瑞至今仍記憶猶新。“一天凌晨敵人發起進攻,天下着大雨,野炮隆隆地打,根本分不清雷聲和炮聲。”段廷瑞所描繪的是金城反擊戰的一幕,當時的一座野炮需要指揮、填炮、發射三名炮手共同操作,眼看著越來越多炮手負傷、犧牲,還是一名衛生員的段廷瑞自告奮勇:“我來頂上!”就這樣,這名衛生員衝上陣前做起了炮手,那場戰役,段廷瑞發射了80多發炮彈,並立下三等功。面對槍林彈雨他鎮定如常,有一件事卻讓他高興地跳了起來——他的入團申請正式批准了,他終於成為一名共青團員了!

  在一次戰役中,他負傷昏迷七天七夜,被轉送回國內。躺在病床上他暗自發誓:“和我同村的兩位戰友都犧牲了,只有我活了下來,那我就更不能浪費自己的生命,今後的每一天,我要倍加努力,為黨、為祖國、為人民作出貢獻!”

  退伍後,他轉戰農機戰線,在拖拉機站一幹就是幾十年,不僅工作認真勤奮,還不斷學習各種新知識,工友們遇到難題都愛找他幫忙。他繼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當初的誓言。

  1987年8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拖拉機站一間並不寬敞的會議室裏響起洪亮而莊嚴的宣誓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他不畏生死投身戰場,負傷歸來又積極投身祖國農機事業,57歲的段廷瑞終於可以自信地向黨交上自己的答卷。宣誓的那一刻,七尺男兒淚流滿面。

  “我只是合格了,但離優秀黨員還差得遠。”段廷瑞告訴自己,成為黨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離休後,正逢延慶社區建設剛剛起步,於是他主動承擔起居住地社區居委會的籌建工作,擔任了社區第一任黨支部書記,一幹就是12年。居委會成立初始,辦公經費緊張,他就自掏腰包,自己的工資不夠,他就掃馬路賺錢貼補居委會的開支,別人見了都問他:“你是離休老同志,怎麼能來掃馬路?”他説:“只要能為黨為人民服務,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隨着年紀越來越大,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幹不動了,段廷瑞也不閒着,主動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做。他喜歡剪報,就從報刊雜誌剪下各類黨的資料,細心分類整理,還彙編了專門供孩子們閱讀的“未來花朵”專輯。段廷瑞説:“我年紀雖然大了,但還能給孩子們講故事,講黨的歷史,讓孩子們從小認識黨,了解黨,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如今在社區舉辦的主題活動中,時常能看到段廷瑞老人坐在一群孩子中的身影,他飽含深情講着親歷的戰爭歲月,講着黨的故事,在這位老人繪聲繪色的講述中,紅色精神的種子漸漸傳播開來,傳承下去。(鹿藝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