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 | 擦亮北斗“國家名片”

日期:2021-02-18 15:4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誓言 | 擦亮北斗“國家名片”
  • 誓言 | 擦亮北斗“國家名片”

  原標題: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擦亮北斗“國家名片”

寄語

  今年中國共産黨將迎來百年華誕,我加入黨的大家庭也正好40周年,心情十分激動。作為一名航太科研工作者,我和同事們一直在努力打造高品質、中國造的導航衛星,獨立自主建設北斗系統空間基礎設施。面向黨的新百年征程,我們還要大力弘揚北斗精神,持續加強技術創新,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優異性能展現到極致,讓北斗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謝軍

謝軍

  “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第五十五顆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昨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入選央視“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在電視熒屏上,這位“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標”的老航太人平靜地表示,這些年確實值得很好地總結,下一步還得繼續發力。

  時間倒退至半年前,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在開通儀式現場,謝軍掩飾不住激動,“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有幸投身北斗這項偉大的事業,見證它一步步成長,實現服務國家、造福全人類的目標,無比光榮。”其實,為了這一刻,謝軍已苦苦奮鬥了超過16個年頭。

  謝軍出生在一個黨員家庭,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他一直品學兼優,197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就讀於電子工程系雷達專業。入學後不久,學校組織新生前往韶山參觀毛主席故居,領袖的成長故事深深震撼了他,“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毛主席都能毅然投身革命,這就是共産主義信仰的力量。”謝軍鋪開信紙,用鋼筆鄭重寫下了入黨申請書,“我願為祖國富強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1981年,謝軍夢圓,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黨員。在此後的40年裏,“為祖國奉獻全部力量”的信念一直激勵着他,攻克一項又一項技術難題,完成一個又一個型號任務。

  1982年,大學畢業,謝軍投身航太事業,來到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504所,從一名天線技術員幹起。“很聰明,幹起活兒又很拼”是同事對這個小夥子的一致評價。有一次野外測試,謝軍二話不説爬上了數十米高的測試塔架,在高處他感覺頭暈目眩,四肢無力。

  塔下的同事發現不對勁,趕緊把謝軍接應下來。大家這才知道,謝軍有恐高症,只是一直沒説。在504所,謝軍先後參與了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等重大項目的研製。他也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504所的主要負責人。

  2004年,我國正式立項建設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時間緊、任務重。一紙調令,謝軍被召喚進京,出任北斗二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北斗二號系統要服務整個亞太地區,需要14顆衛星,任務量是北斗一號系統的3倍以上,無論是産品數量還是技術難度都比北斗一號衛星大很多。更緊迫的是時間!導航衛星的頻率資源和軌道位置資源自申請起有7年時限,一旦超時不用就將作廢,2007年4月17日就是最後的時間節點。

  全力衝刺!五院北斗二號研製團隊優化流程,加班加點。2007年大年初七,五院北斗二號衛星試驗隊進駐西昌衛星發射場,並成立了臨時黨委,由謝軍擔任黨委書記。大家全力以赴,只有一個信念:把衛星打上太空,儘快啟用,保住我們申報的頻率。

  4月14日凌晨,長征火箭拔地而起,將北斗二號系統第一顆中圓軌道試驗衛星送入太空。兩天后的16日晚10時,這顆衛星發送的信號成功抵達地面。此時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空間頻率申請失效時間,僅剩2個小時。在西安飛控中心大廳,謝軍和同事們緊緊擁抱在一起。

  2009年,在北斗二號系統穩步建設的同時,北斗三號系統立項。這次的目標是面向全球提供服務,這對衛星、系統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關鍵技術必須自主創新,作為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輾轉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與各研製單位溝通每一個技術方案。他要求極高,即便是最熟悉的老部下,只要活兒沒幹好,謝軍照樣拍桌子。北斗衛星導航,必須要使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星載原子鐘。做産品試驗時,謝軍一直守在車間,36個小時沒有合眼。最終,研製團隊啃下了關鍵核心技術,北斗三號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産化率達到100%;北斗系統全球實測水準定位精度均值達到了驚人的2.3米,通過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還能提供最高達釐米級的定位服務。

  如今,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各領域大顯身手。在北京,安裝了北斗終端的物流車每天將商品準確送達千家萬戶;在京津冀,北斗智慧裝備助力京張高鐵高效、精準運作;在茫茫大洋,北斗設備可以讓船員隨時報告位置,一旦遇險及時求救……

  北斗好用、用好北斗,一直是謝軍的心願。現在他和同事們還在全力做好衛星的在軌運作管理與技術支援,“要讓北斗衛星安全穩定運作,提供連續可靠的信號、多樣優異的服務。”謝軍説,面向下一代衛星導航系統的論證研究也已經開始,目標是到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智慧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服務全球,造福人類!(張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