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 | 96歲現代腎臟病學奠基人之一畢增祺:“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芒”

日期:2021-02-24 09:5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誓言 | 96歲現代腎臟病學奠基人之一畢增祺:“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芒”
  • 誓言 | 96歲現代腎臟病學奠基人之一畢增祺:“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芒”

  原標題:96歲現代腎臟病學奠基人之一畢增祺:“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芒”

寄語

  “今年是建黨百年,年輕同志都應該有所前進,在思想上提高認識。這世界發展得太快了,應該更上一層樓,不能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憶往事,看今朝,我們今天的幸福,都是無數共産黨員犧牲自己奮鬥爭取來的。中國共産黨萬歲!”

——畢增祺

畢增祺

  在北京協和醫院院史展示墻上,我國現代腎臟病學奠基人之一畢增祺教授作為協和名醫赫然在列,上面寫着:“畢老為人謙和厚道,德高望重,毋須濃墨重彩,寫就亮麗人生。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芒,畢老無愧‘協和精神’代言人。”

  畢增祺的妻子王來荊也是協和人,從上世紀50年代就在協和醫院工作。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北京協和醫院建院100周年,96歲的畢增祺和91的王來荊都既是老協和人,又是老黨員,在這“雙百之年”,這對醫學伉儷用一生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無私奉獻,表達着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深情熱愛。

  畢增祺1925年出生於北京,7歲回到老家徽州祖父家中。其祖父畢雪胸是當地很有名的中學教師,崇尚儒家思想,教畢增祺從小背誦《論語》《孟子》,還有梁啟超的《飲冰集》。畢增祺小學三年級時隨父母一起到上海,六年級時抗日戰爭爆發。為了避難,父母帶着他躲進深山裏八年。抗日戰爭的苦,現在的人難以想像,缺醫少藥,飲食都非常困難。畢增祺的父親在抗戰第一年就因病去世了。畢增祺有一年也反覆犯瘧疾,起了一身的疥瘡,非常痛苦,被迫休學一年。縣城裏有一位西醫給他看病,把畢增祺留在診所裏住了一個禮拜,治好了他的瘧疾。畢增祺看見這位大夫對待病人那麼好,老百姓那麼需要他,便想:“以後我也當個醫生吧,也像他那樣。”

  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畢曾祺中學畢業後報考了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他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就參加學生活動,看了很多進步書籍;又參加了黨的週邊組織,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後來又當了地下黨的支部書記。他的叔叔畢相輝是民主人士,表兄是地下黨,他們都對畢增祺也有很大影響。

  畢增祺永遠不會忘記1949年4月21日入黨的日子,“那時候都是單線領導,我只認識跟我聯繫的上級。他帶着我,還有我的同班同學周光霽,我們在一個樹林裏同時宣誓入黨。”參加地下組織以後,畢增祺更加冒着生命危險投入工作,並住在學校外頭。一天夜裏,有人敲門,對他説:“解放軍進城了,你趕快去接應!”於是畢增祺就拿着旗子,領了一個分隊,去把解放軍引進了上海城,安排在市區的某個地方。畢增祺對解放軍充滿感情,他至今記得,上海解放後,他到區裏去辦事,一位解放軍女同志看見他大冬天穿單褲,便吩咐其他人説:“這咋行啊,你們給他拿條褲子來!”他才算穿上了棉褲。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那天,畢增祺和同學們在學校食堂用收音機收聽毛主席講話,“對我們這些做地下工作的人來説,一直都是冒着生命危險在工作。新中國成立了,我們都特別高興、特別擁護。”解放以後,畢增祺當了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黨支部書記,後來他還擔任了上海同濟大學附屬醫院黨支部書記。

  1952年,畢增祺從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53年因參加解放軍防治血吸蟲病工作榮立二等功。1955年,他通過考試被選上公派到前蘇聯學習。1959年,畢增祺從蘇聯回國,被衛生部調到北京協和醫院工作,從實習醫師開始做起。協和的24小時負責制制度和嚴謹、追新、精益求精的作風給了他很大的影響。1971年至1976年,畢增祺受國務院指派,作為首屆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之一,赴美國紐約承擔代表團醫療保健和聯繫美國友好醫生工作。回國後,畢增祺創建了北京協和醫院腎臟病學組並任組長,在國內率先探索慢性腎功能衰竭早、中期的非透析綜合治療,通過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營養治療,救治了很多病人。他應用必需氨基酸,自配中藥方劑大黃牡蠣公英湯治療腎功能衰竭,曾獲中國醫學科學院科研成果獎。

  直到87歲高齡,畢教授仍堅持到醫院出門診,給患者看病。他還帶領腎病科年輕醫生持續給外地患者郵寄藥品二十多年,跟240多名慢性腎病患者保持着多年聯絡。翻開畢老的患者通訊錄,上面整整齊齊、密密麻麻記着患者的電話、地址,內蒙古、新疆、海南、江西……遍佈全國。2020年底,96歲的畢教授榮獲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頒發的“終身成就專家”證書和獎章。他,當之無愧!(王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