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守初心的為民本色——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啟示錄之“宗旨篇”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回首奮鬥路,中國共産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奮進新征程,中國共産黨始終同人民在一起,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
百年大黨,初心不改;征程萬里,本色依舊。
立足“兩個絕大多數”,追尋初心
173年前,《共産黨宣言》用“兩個絕大多數”指明瞭無産階級政黨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性質。
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能夠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階級局限,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覺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歷史重任扛在肩上。
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汲取前進力量——
西柏坡紀念館,珍藏着一輛木製獨輪小推車,被譽為中國共産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制勝“法寶”。
小推車承載的是人民的偉力,不僅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還推出了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
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激發創造偉力——
1979年盛夏,深圳蛇口工業區破土動工,炸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炮”。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
把人心向背作為執政成敗得失的尺規——
從革命戰爭年代“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張,到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從改革開放後規劃“三步走”戰略目標,到邁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産黨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忘初心
“人民生命重於泰山!只要是為了人民的生命負責,那麼什麼代價、什麼後果都要擔當。”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亮出中國共産黨人鮮明態度。
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9000多萬名黨員迅速行動;最大程度提高檢測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上至108歲的老人,下至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有一線希望,就全力以赴……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長征路上“半條被子”的故事銘刻了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本色。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沙洲村考察,專程看望了“半條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孫子朱小紅。
得知朱小紅已經從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農家樂小老闆,總書記欣慰地説:“你們家的變化也説明一個道理,共産黨人始終堅持為民服務,承諾了就要兌現。”
1948年,毛澤東指出,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延安棗園,《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77年前,一場載入史冊的講話在這裡發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寫入黨章,融入中國共産黨人的血脈。
依靠人民創造韆鞦偉業,永葆初心
6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中國共産黨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這是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始終朝着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
今年開年,電視劇《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讓閩寧協作爆紅出圈。
1997年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寧夏西海固,調研對口幫扶工作時提出實施“吊莊移民”,還親自為移民村命名“閩寧村”。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閩寧鎮原隆村,感慨地説:“閩寧合作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這個寶貴經驗可以向全國推廣,做一個示範,實現共同富裕。”
這是鮮明清晰的執政指向——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新課題、新任務、新要求,必須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四五”起步之年,恰逢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飽含深情。
胸懷韆鞦偉業,百年風華正茂。
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中國共産黨必將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新的更大奇跡!(齊中熙 安蓓 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