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答卷”光照史冊

日期:2021-09-23 09:1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2021年,眾多游客走進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舊址,回顧光輝歷程
  • 2021年,眾多游客走進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舊址,回顧光輝歷程

  原標題:“香山答卷”光照史冊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進京“趕考”,進駐香山。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這裡是中國共産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確定北平作為新中國首都

  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建立新中國的各項籌備工作步伐加快,定都是政權穩固的關鍵因素之一,首都選址的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

  1948年,中國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曾設想把新中國首都放在東北的哈爾濱。當時的哈爾濱是共産黨最早解放和掌握的大城市之一,工業門類比較齊全,擁有較發達的輕重工業,而且地理位置鄰近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便於取得蘇聯支援。由於對這些因素的考慮,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特地批准哈爾濱為“特別市”,準備在這裡宣佈建立新中國。但是,三大戰役勝利後,毛澤東認為不必再遠赴偏居一隅的哈爾濱宣佈新中國誕生,定都哈爾濱這一設想遂沒有得到實行。

  後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定選擇北平作為新中國首都,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北平(北京)自古以來是北方尤其是華北的軍事、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是元明清三朝都城,把北平定為新中國的首都,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傳承,中國人民從內心深處很容易接受、認同。

  其次,1948年年底北平和平解放在即,北平的城市建設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得到保護,是一個完整的大城市。北洋政府時期,北平是首都,在其後的22年曆史中也一直是國民黨政府直隸中央的特別市之一,人口居全國特大城市前列。當時,革命力量的重心也在東北與華北。

  第三,中共力量的重心在北方。那個時候,解放軍的兵力已達280萬人,野戰軍即有149萬人,解放區面積達235萬平方公里,人口1.68億,東北全境解放,東北、華北連為一體,中國北方的廣大區域成為中國共産黨的穩固根據地和大後方。

  早在西柏坡時,中共中央、毛澤東就已經開始謀劃成立新中國、定都北平,並多次向在北平周圍戰鬥與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徵詢意見。

  1949年2月下旬,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委員會書記王稼祥抵達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王稼祥剛到西柏坡,便偕夫人朱仲麗去看望毛澤東。毛澤東説:“我們很快要取得全國勝利,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們的政府定都何處?歷史上,歷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開封,還有石頭城南京或北平。我們的首都定在哪最為合適呢?”王稼祥思考片刻,回答説:“能否定在北平?”毛澤東笑笑説:“談談你的理由。”王稼祥分析道:“北平,我認為,離社會主義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近些,國界長但無戰爭之憂。而南京雖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是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國民黨都是短命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就當前的國際形勢看,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們定都,當然不能選在南京。”毛澤東點頭表示讚許,又問西安如何。王稼祥凝神思索後回答:“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今天中國經濟重心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適。所以,我認為北平是最合適的地方。”毛澤東表示讚許。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佔領南京,然後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並定都北平。”至此,新中國定都北平一事已在黨內形成一致意見。

  進京“趕考”決不當李自成

  中共中央明確定都北平後,進京之初中央駐地選在哪好呢?

  當時備選的地點有兩處,一是中南海,二是香山。相比之下,位於故宮西側的中南海雖是北平的中心,但彼時是一個開放性公園,不便於安全保衛。地處北平西郊的香山則因為山勢較高,安全保衛有自然屏障,而且,山上以雙清別墅為中心的建築群可以供四五千人居住,是理想的駐營場所。經過縝密考慮,最終,中共中央決定遷駐香山。

  1949年3月23日,新華廣播電台播出《中國共産黨七屆二中全會完滿結束》的新聞。就在這一天,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告別西柏坡,向未來新中國的首都——北平進發,開啟歷史的新征程。

  出發時,周恩來迎上去問毛澤東:“主席沒有休息好吧?應該多休息一會兒才好,長途行軍坐車也是很累的。”

  毛澤東笑着説:“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麼行呀?”

  他這麼一説,大家都笑了。

  周恩來也笑着説:“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答道:“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解放戰爭中唯一的一次閱兵

  中共中央領導人到達北平的當天,在西苑機場舉行了莊嚴的閱兵。這個閱兵式比較簡單,只有檢閱式,沒有分列式,但卻是解放戰爭史上唯一的一次閱兵,也是半年後所舉行的開國大典閱兵式的一個預演。

  1949年3月25日下午5時,在熱烈、歡快、激昂的軍樂聲、歡呼聲中,毛澤東一行來到西苑機場。隨着機場上空升起白色照明彈,閱兵正式開始。毛澤東登上第一輛淺綠色吉普車,這輛車由他親自指定,是一輛繳獲的美式吉普車。隨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也依次登車。

  受閱部隊由第四野戰軍的3個步兵團、1個摩托化團、2個炮兵團、1個坦克營及英雄模範功臣代表和連以上幹部組成。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任閱兵總指揮,他向毛澤東和朱德敬軍禮報告:“受檢閱部隊全部到齊!”毛澤東一行隨之開始檢閱。

  樂隊高奏雄壯的《人民解放軍進行曲》,50門六〇炮先後發出500發照明彈,彈光散開,猶如成千上萬顆亮晶晶的星星高挂空中。

  接受檢閱的首先是步兵,緊隨其後的是高射炮部隊、坦克兵和騎兵部隊。隨着一聲“敬禮”密碼,站在隊前的解放軍戰士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領導人敬禮,並行注目禮。檢閱車隊從嚴整的隊伍前面緩緩駛過。經歷無數艱辛戰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全部奪自敵軍的美式裝備接受檢閱。全體受閱官兵高呼:“毛主席萬歲!”“朱總司令萬歲!”“中國共産黨萬歲!”

  中共中央領導人檢閱部隊後,下車走向各界群眾代表行列,機場頓時沸騰起來。毛澤東等領導人同群眾代表親切握手,人群中響起一片“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隨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又走向民主黨派領導人和民主人士行列,同他們一一握手、互致問候。閱兵結束後,毛澤東同工人、農民、青年代表及民主人士一起拍照合影。

  閱兵結束後,毛澤東離開西苑機場。路上,他高興地對工作人員説:“今天總算完成了一件大事啊!從現在起,我們就可以向全世界宣佈: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已經進駐北平,這標誌着中國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但這還不是完全的勝利,今天還不能開大的慶祝會,等全國都解放了,再開大的慶祝會,意義就更大了。”

  可以説,西苑閱兵是中共中央進入北平的標誌,也是中國革命取得決定性全國勝利的重要標誌,是新中國定都北平的奠基禮。

  向全國大進軍的總指揮部

  作為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駐地,香山是中共中央遷入北平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最早的辦公和居住地,也是中共中央指揮人民解放軍向全國大進軍、解放全中國和領導籌建新中國的總指揮部。

  針對國民黨被迫提出的和談,毛澤東在進駐香山的第二天就做出決策:周恩來為首席代表與國民黨開始談判,以毛澤東1月14日對時局的聲明中所提出的8項條件為雙方談判的基礎。1949年4月1日,由張治中、邵力子、章士釗等人組成的國民黨代表團抵達北平。4月8日,毛澤東邀請張治中來香山交換意見,周恩來就《國內和平協定》草案做了詳細説明,強調中共已盡最大可能採納意見,希望南京政府以人民生命財産為重,儘快簽字,以實現和平。最後,國民黨當局一意孤行,拒絕接受協定,國共談判宣告破裂。

  其實,毛澤東早就看清了蔣介石的“和談”伎倆只是緩兵之計,針對國民黨所謂“劃江而治”的幻想,他已經下定決心,即“不論談判成敗,人民解放軍必須渡江”。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香山雙清別墅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接到進軍號令,人民解放軍立即向尚未解放的廣大區域發起規模空前的大進軍。

  渡江戰役是毛澤東在香山指揮的最大一次戰役。戰役打響後,國民黨軍隊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全線崩潰。4月22日,毛澤東在雙清別墅為中央軍委起草祝賀第三野戰軍第7、9兵團勝利渡江的電報,為新華社寫了《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新聞稿。4月23日晚,第三野戰軍一部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22年反動統治的覆滅。渡江戰役的成功和南京的解放讓毛澤東非常高興,他在雙清別墅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著名詩篇。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鼓作氣,很快解放了西北、西南、華南等地區,進而取得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為創建新中國繪製藍圖

  在香山,黨中央和毛澤東還領導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團結一切愛國民主力量籌建中央人民政府,為創建新中國繪製藍圖。

  早在1948年4月,隨着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中共中央在“五一”節號召“全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派紛紛來電來函積極響應。毛澤東從西柏坡抵達北平的當天,在西苑機場會見先期抵達的李濟深、黃炎培、馬敘倫、郭沫若以及傅作義等160位各界人士。入駐香山不久,毛澤東先後在雙清別墅接待了張瀾、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柳亞子等人。毛澤東對這些民主人士十分尊重,不僅親自出門迎接,而且親自攙扶老先生上下車和臺階。在室內暢談中,毛澤東態度誠懇,認真聽取他們對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意見,共同商議建立新中國的重大事宜。1949年6月19日,毛澤東在雙清別墅給宋慶齡寫信,並派鄧穎超去上海邀請宋慶齡來北平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建國大計”。之後,毛澤東又親自去前門火車站迎接宋慶齡。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在北平召開了各界人民團體代表大會,恢復和建立全國性群眾團體組織,這是建立全國人民政權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4月到5月間,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在香山連續接見了中華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華北職工代表大會的代表。不到兩個月,中共中央連續發出7份電報,指示各中央局和分局、各地黨委迅速召開各界代表會議,加強地方民主政權建設,為全國新政協的召開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奠定了堅實基礎。(賈曉燕)

1993年12月21日《北京日報》1版報道,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香山公園舉行了“毛澤東在雙清”革命文物陳列展覽。

1993年12月21日《北京日報》1版報道,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香山公園舉行了“毛澤東在雙清”革命文物陳列展覽。

2007年6月27日《北京日報》8版報道,香山公園啟動主題游園活動,向游客介紹香山歷史、革命事跡。

2007年6月27日《北京日報》8版報道,香山公園啟動主題游園活動,向游客介紹香山歷史、革命事跡。

2021年,眾多游客走進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舊址,回顧光輝歷程。(吳鏑攝)

2021年,眾多游客走進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舊址,回顧光輝歷程。(吳鏑攝)

2019年9月14日《北京日報》1版報道,香山革命紀念館建成開放,迎來首批觀眾。 

2019年9月14日《北京日報》1版報道,香山革命紀念館建成開放,迎來首批觀眾。

雙清別墅

雙清別墅

毛澤東在香山

毛澤東在香山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圖為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圖為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

《人民日報》刊登中共中央委員會、人民解放軍總部遷來北平公告

《人民日報》刊登中共中央委員會、人民解放軍總部遷來北平公告

1949年3月1日至6日,中華全國學生第十四屆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

1949年3月1日至3月6日,中華全國學生第十四屆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

北平人民在前門大街歡送南下大軍

北平人民在前門大街歡送南下大軍

1949年3月,北平市委召開歡迎民主人士到達北平大會。圖為(右起)林伯渠、郭沫若、馬敘倫、李濟深、沈鈞儒等在歡迎大會上。

1949年3月,北平市委召開歡迎民主人士到達北平大會。圖為(右起)林伯渠、郭沫若、馬敘倫、李濟深、沈鈞儒等在歡迎大會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