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社珍藏紅色記憶 李大釗曾在此發表演説《庶民的勝利》 來今雨軒:百年風雨故人來

日期:2021-06-15 09:2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茶社珍藏紅色記憶 李大釗曾在此發表演説《庶民的勝利》 來今雨軒:百年風雨故人來
  • 茶社珍藏紅色記憶 李大釗曾在此發表演説《庶民的勝利》 來今雨軒:百年風雨故人來

  原標題:茶社珍藏紅色記憶 李大釗曾在此發表演説《庶民的勝利》 來今雨軒:百年風雨故人來

游客到來今雨軒參觀。

游客到來今雨軒參觀。任珊攝

  從中山公園正門進入,沿東側長廊曲折北行,在古柏群旁,古樸典雅的四梁八柱式傳統建築,就是始建於1915年的來今雨軒茶社。6月1日,在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布展,來今雨軒正式對公眾開放。十幾天來,2000餘人預約來此參觀、了解百年茶社的紅色印記,在一張張歷史照片和展陳中回望歷史,感受上世紀二十年代前後李大釗、毛澤東、鄧中夏等中國共産黨早期人士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初心使命。

  來茶社補上一節重要黨史課

  端午期間,到來今雨軒“打卡”感受紅色文化的游客不少。一樓的倣古木椅上,不少游客在休閒中聆聽紅色講解,不時走到一邊的紅色閱讀區,捧起一本書籍閱讀回味。

  拾級而上,二樓東西側佈置的“少年中國學會”和“文學研究會”兩個展覽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今天來這兒才了解到少年中國學會為中國共産黨培養了許多人才,也算帶孩子補上了歷史教育的重要一課。”市民李陽帶孩子來打卡革命舊址。

  許多人對來今雨軒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茶社、餐飲,殊不知,百年前的來今雨軒茶社,承載了中國進步青年的光榮與夢想。正如大門旁挂着的楹聯“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當年許多進步青年與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一道向着光明前行,在此傳播革命思想。

  “展用一體”讓游客沉浸式體驗

  2018年底,來今雨軒閉店修繕,2020年3月被確定為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為了重現百年前的場景,中山公園結合史料,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復原。

  茶社的屋頂上曾印着敦煌飛天的圖案,工作人員仔細研究才發現,這是後貼的貼紙,慢慢揭開,民國時期的中式梁架結構重現在眼前。

  大廳西側還有一塊特別的展示區,透明的玻璃罩下整齊擺放着54塊地板花磚。“這是1915年從德國引進的磚,當時是鋪在大廳入口處。我們這次收集了起來,並集中保管。”中山公園研究室主任蓋建中解釋,現在大廳裏的地板花磚則是按照民國時期的工藝、花樣重新燒制鋪就的。

  蓋建中説,修繕後重新開放的空間,既還原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茶社經營,也佈置了展覽,設置了展品,就是希望通過“展用一體”,讓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革命舊址,聆聽紅色故事。

  毛澤東也光顧過來今雨軒

  “我們這次收集史料的過程中還有個最大的收穫——證實了毛澤東至少光顧過來今雨軒兩次。”蓋建中介紹,據《少年中國》月刊中記載,毛澤東早年也積極參加學會活動,其中包括1920年3月3日在來今雨軒召開的北京會員歡迎會以及當年4月10日由北京會員惲代英等11人在此召開的常會。專題展覽中有一張“少年中國學會在來今雨軒活動情況一覽表”對此也有證實。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出現的最重要的社團之一,中山公園見證了這一重要社團的成立和成長。

  1918年11月,李大釗在來今雨軒發表了著名的演説——《庶民的勝利》,點燃了革命志士心中救國圖存的火種。1919年7月,由李大釗等人發起的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後,李大釗、毛澤東、鄧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此參加學會的聚會、座談會。

  1921年1月4日,文學研究會也在來今雨軒成立,研究會以人生和社會問題為題材,創作了許多揭露黑暗舊中國的現實著作,宣傳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擎起了新文化運動的旗幟。

  百年風雨故人來,故人精神長勵志。如今,來今雨軒將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在此駐足品茗,回首紅色往事,追思革命先輩。(任珊)

  服務資訊

  開放時間:9時至19時

  預約方式:公園為游客提供定時定點免費講解服務。團體游客可通過“北京市中山公園”官方微信公眾號提前一天以上(9:00-16:00)預約講解服務。預約講解時段為:9:00、10:00、11:00、14:00、15:00五個時段,團體預約人數為7至15人/次。散客可現場登記預約講解服務,公園將根據預約情況調配安排現場講解。市民游客也可在“北京市中山公園”微信公眾號點擊收聽“線上講解”。

  特別提醒:由於展覽、營業面積有限,為確保安全,室內暫態最大接待量為60人,當室內游客達到上限時,請配合工作人員疏導有序參觀。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