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首都發展為統領 打造現代化強區高品質海淀
中關村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翠湖濕地)
地區生産總值由2016年的5908億元增至2021年的9501.7億元,佔全市24%;經濟總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於全國、領跑北京;經濟總量和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連續六年保持“雙第一”,正在向“萬億俱樂部”強勢挺進。
以創新合夥人為支撐的區域“創新雨林”生態體系不斷完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0604家,佔全市的37%,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58家,佔全市54%;規劃引領,三山五園風貌重現,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民生福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群眾安全感滿意度15個季度名列城六區第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連續七年保持城六區最優……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海淀,作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肩負國家使命的科技大區和首都功能主要承載區,深入貫徹落實“兩新兩高”戰略,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和新時代中關村精神,用硬核的發展成績,譜寫了區域創新和跨越式高品質發展新篇章,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航程。
科技創新 創新策源能力積厚成勢
2022年北京冬奧會驚艷了世界,在精彩絕倫的賽事之外,各項新技術的亮相讓全世界的媒體為之興奮。
開幕式上萬平方米裸眼3D地屏展示完美的視覺效果、全球首臺套5G+8K全業務轉播車助力賽事精彩呈現、消殺機器人助力疫情防控、智慧“跑腿小哥”輕鬆運載300公斤物品、機器人沖泡咖啡確保無接觸享受咖啡製作服務……
一項項來自海淀企業的“黑科技”彰顯着海淀科技創新的高水準。助力科技冬奧,只是海淀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五年來,海淀區充分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組織作用和服務優勢,制定實施“創新發展16條”等系列支援政策,構建以創新合夥人為支撐的區域“創新雨林”生態體系,創新環境持續優化。
聚焦“最先一公里”勇闖“無人區”,圍繞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醫藥等“卡脖子”領域,加強基礎前沿和底層技術佈局,建成智源、微芯、量子研究院和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一批戰略性、引領性新型研發機構,網路空間安全平臺、超大規模人工智慧模型訓練平臺、區塊鏈先進算力實驗平臺等重大成果發佈,一批前沿領域從“並跑”走向“領跑”。
突出“最後一公里”提速成果轉化,率先打造概念驗證服務體系;推進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中關村前孵化創新中心和中科海淀創新綜合體建設;主動引領“三城一區”協同聯動,建設科技成果産業化先導基地,落地轉化項目500余項。
聚集高端要素穩固創新基底,中關村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北京知識産權交易中心落地運營;中關村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區域人才資源總量達197.4萬人,佔全市25%。中關村論壇成為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
在支撐經濟發展、城市治理和改善民生等諸多領域發揮了顯著作用,中關村科學城正以北京“三城一區”領頭羊的姿態闊步前行。
高品質發展 奏響經濟品質效率動力變革最強音
工廠流水線上的“機械臂”已很常見,如今,手術室內也出現了“機械臂”。全球唯一可完成複雜盆骨骨折復位的醫療機器人系統,就誕生在位於海淀區的北京市醫療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
2021年7月,海淀區“兩區”建設重點項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項目——高端醫療器械CDMO平臺也正式投産。“這個平臺讓更多高精尖創新産品從概念、樣機到産品上市實現低成本、高效轉化。”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平説,這個平臺助力北京市高端醫療裝備産業高品質發展。
五年來,海淀區強化項目帶動聚集發展“硬核力量”,狠抓重點産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重大項目投資,做實穩增長“基本盤”,高精尖産業“壓艙石”作用顯著。
數據顯示,目前海淀區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604家,佔全市的37%,區域上市公司256家,境內上市公司總數穩居全國地級市(區)之首。字節跳動、小米等近100個重點項目落地投産,搶佔前沿産業發展制高點;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細分領域保持全國領先,新材料、智慧製造、能源環保等領域佔據高價值環節,東升科技園、中關村壹號等一批特色産業聚集區發展能量不斷釋放。
海淀地區生産總值從2016年的5908億元增至2021年的9501.7億元,已經率先形成具有獨特內涵和價值體系的高精尖經濟結構,資訊、科研、金融業佔經濟總量70%以上,五年實現四個千億級大跨越,經濟發展領跑全市。
科學規劃 城市顏值品質煥然一新
初夏的北塢公園山水如畫,“一道十三園”讓三山五園地區又恢復了綠色肌底。“山水連城,翠海芳淀”,一幅山水、田園、城市有機交融的東方人居畫卷重現西郊。
隨着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保利用示範區建設的推進,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獲市政府批復,有着“園林紫禁城”之稱的三山五園地區生態文化綠核與中知學區域科技文化智核交織聯動,文化、科技、生態完美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科技創新相得益彰,形成集服務保障中央政務功能、科技創新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生態涵養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發展引擎,海淀正在打造承載首都“四個中心”功能的典範區域。
五年來,海淀區全面實施北京城市總規,編制實施海淀分區規劃、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試點街鎮責任規劃師制度,城市設計和有機更新取得重大成果。以大手筆規劃建設,推動東西貫通、南北聯動、城鄉融合,形成“三軸支撐、兩核引領、一帶環繞、多點聚集、組團發展”新格局,構建起均衡協調、清朗有序、智慧韌性、綠色人文、宜居宜業的新型城市形態,高品質發展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城市面貌持續改善。
如今的海淀,七橫八縱127公里的軌道網讓群眾出行更便捷;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91.52%,森林覆蓋率35.78%,居城六區首位;拆除違法建設1190萬平方米,騰退土地1410公頃,“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創建持續推進;制定城市雙修計劃,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京張鐵路遺址公園啟動建設,清河濱水綠廊規劃有序推進,探索城市治理科技之路,“城市大腦”成為全國樣本……“森林裏的中關村,公園裏的科學城”已經成為海淀靚麗的名片。
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游打卡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全國示範,蟬聯全國文明城區榮譽稱號,建成中關村國際舞蹈中心、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100%;規模以上文化産業收入佔全市比重突破50%,居全市之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正創新凝聚力量。文化軟實力對區域發展硬支撐作用全面凸顯。
民生福祉 不斷提升百姓獲得感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北清路旁,海淀·幸福裏小區與燕保辛店家園之間,一座呈9字形的建築已亮出全貌,這是2022年9月將投入使用的辛店地區配套全日制公辦小學。2022年海淀區將實施10余所中小學新建改擴建,新增學位1萬個,讓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
過去五年,海淀區做強“命根子”、擦亮“金名片”,完成第二、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普惠性學位增加1.64萬個,多舉措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36個教育集團覆蓋140個校址,學區制改革被評為全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典型案例。
秉承為民情懷,下足“繡花”功夫。
如今的海淀,建起6個綜合醫聯體、5個專科醫聯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獲國務院通報表揚,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區”“國家衛生鎮”兩個全覆蓋;試點利用集體産業用地建設租賃房,竣工政策性住房4.2萬套,配租公租房2.7萬套;建成養老機構63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1家;織補八類生活性服務功能網點1萬個,社區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全覆蓋,城市生活品質明顯改善;推動“接訴即辦”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深化,辦理群眾訴求難題100余萬件……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海淀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以上投向民生領域,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增加2.6萬元。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共用發展成果。
展望未來 在服務國家和首都大局中發展海淀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回望改革開放和中關村創新發展40多年的不凡歷程,海淀區的使命從來不只是體現在自身發展的水準上,更重要的是服從服務國家和首都戰略大局,緊跟國家和首都發展需要謀劃和推動自身發展。”海淀區委相關負責人説,這是海淀發展的主基調和主方向,是海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集中體現。
建設高品質發展典範城區,新産業、新業態比重持續增加,未來産業初具規模,基本形成具有海淀特色,以高精尖産業為主體的現代産業體系。經濟高品質發展引領帶動區域全面發展的能力再上新臺階。
建設高顏值生態宜居城區,基本形成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城市空間新格局。三山五園地區重現“十里青山行畫裏,雙飛白鳥似江南”的美麗盛景。生態環境容量持續擴大,水清岸綠、藍綠交織的生態網路全面形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邁向更高水準。
建設高水準開放示範城區,産生一批“含金量”高、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性開放成果。緊抓“兩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揮對外窗口和輻射帶動作用,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和全方位高水準開放新格局。
建設高品質民生幸福城區,共同富裕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以及數字化改革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海淀城市大腦”成為全國樣板;建成高品質教育體系,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建設高素質人文活力城區,繼續大力弘揚中關村精神,使其成為新時代海淀城市鮮明品格;建成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文化與科技融合所形成的新發展動力全面彰顯,數字文化産業成為全國示範品牌,文化軟實力的硬支撐作用被生動詮釋。
未來五年,海淀區將建設高能級創新引領城區,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科學城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中關村科學城在北京“三城一區”主平台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全面彰顯。依託中關村論壇這一國家級平臺,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多元協同“創新雨林”生態。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
海淀亮出了先行先試的決心——拿出“趕考”狀態,開啟“奮鬥”姿態,主動把海淀發展放在“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中去考量,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政策、資源、人才等優勢,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着力在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和深層次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搶抓機遇中贏得新一輪區域創新和跨越式高品質發展的戰略主動,着力打造以首都發展為統領的現代化強區高品質海淀。(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