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採用世界頂尖技術首次完成全冰面制冰 亞洲最大冰面亮相國家速滑館
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4月30日首次完成全冰面制冰,亞洲最大的全冰面從藍圖變為現實。北京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比賽,在此將誕生14枚金牌。
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為考慮賽後運營,國家速滑館採用了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國家速滑館冰面採用分模組控制單元,將冰面劃分為若干區域,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進行制冰。此前國家速滑館已完成賽道部分的制冰,並於4月初成功舉辦了“相約北京”測試活動。“此次是對400米跑道中間共計約6000平方米的場芯和訓練道部分進行制冰。”黃暉介紹,制冰工作4月23日啟動,於4月30日完成。
據了解,國家速滑館採用二氧化碳製冷技術,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製冷系統的冰面,也是全球首個採用該技術進行製冷的冬奧場館。這項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環保的制冰技術,溫控精準、熱回收率高且碳排放趨近於零。
測試賽期間,賽道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以內,溫度均勻,保證了冰面硬度一致,運動員無論滑到哪個位置,感覺完全一致,為比賽提供了公平的競賽環境,也為運動員創造最佳成績提供場地保障。國家速滑館在設計上還融入了綠色環保的建設理念,充分利用場館製冷産生的餘熱用於運動員生活用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一年可節電約200萬度。
國家速滑館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賽後利用,其全冰面設計為適應多種需求的群眾性健身提供硬體支撐。冰面最外圈是400米的國際標準速滑賽道,供賽時比賽使用;賽道圍合的場芯部分,是南北兩塊標準冰場,可開展花樣滑冰、冰球等運動;冰場中間運動員入場通道可隨時“隱藏”。場館平時可接待超兩千名市民同時開展冰球、冰壺等各類冰上運動,將着眼於服務賽後可持續利用,努力打造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永久資産。(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