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4月1日揭幕 五大冬奧競賽場館亮點紛呈

日期:2021-04-01 09:2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今天揭幕 五大冬奧競賽場館亮點紛呈

  4月1日起,為期10天的“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在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5個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陸續展開。3月31日,從“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五大競賽場館相關工作準備就緒,各大場館還將展示不少亮點。

  外籍制冰專家提前剃鬚

  國家速滑館場館運作團隊主任武曉南介紹説,本次測試活動僅對速度賽道進行制冰,國家速滑館的制冰團隊們竭盡全力開展工作,為本次測試活動提供了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速度滑冰賽道。

  2021年1月22日,國家速滑館成功完成場館首次制冰。武曉南介紹説,有了上次成功制冰經驗,此次為測試活動所制冰面效果更好。“本次制冰工作的開展更加順暢,中外方團隊之間的合作也更加默契,對冰面品質要求也更加精益求精,製成的賽道更加潔白、乾淨。經此一役,團隊對測試活動乃至冬奧會的制冰更有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制冰還有大學生參與其中。他們是來自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雙冰場館”制冰人才訂單班的學生,有了他們的參與,本次制冰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2019年“冰絲帶”和“冰立方”共同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合作,開辦“雙冰場館”制冰人才訂單班,為未來國內冰上運動項目“冰務團隊”培養、儲備人才,也為場館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武曉南還提到了一個小插曲。“制冰師馬克有一個習慣,每次制冰完成之前都會蓄鬚,制冰完成後他會把鬍子刮掉。但當我前天見到他時,發現他已經比計劃早幾天把鬍子刮了。”也就是説,此次制冰的時間比上次的14天提前了3天。

  老館新變化帶來質的提升

  首都體育館是一座在中國冰雪運動歷史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場館。為了滿足舉辦北京冬奧會賽事需求,場館已經於2020年底完成改造升級工作,包括照明系統、燈光系統、無障礙坐席、制冰系統、場館恒溫恒濕等五大方面提升。

  首都體育館場館主任丁東表示,用六個字概括——“老場館新變化”。“除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外,我們對內部的若干的功能進行了提升,特別是加入了高科技和綠色理念。比如天幕、環屏和冰面三位一體,場館頂部是一塊1360平米的天幕,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視頻顯示系統。頂部天幕與東西端屏、四週環屏互動烘托現場氣氛,提升現場觀賽體驗。又比如,為提高座位舒適度,館內減少了3000個觀眾坐席,且增加了80個無障礙觀眾坐席。同時,還增加了無障礙設施、無障礙座位區域。”

  據了解,首都體育館使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製冷技術,大大節約了能源。原系統一年制冰電耗約200萬度,新系統一年制冰電耗約100萬度,節能率達50%。

  考慮到冬奧會花樣滑冰比賽對音響和燈光的高要求,首都體育館也進行了全面升級。“冰場要求溫度16℃,相對濕度35%,風速小於0.2米/秒。場內空調、通風、除濕、暖氣4個系統協調運作,不斷吸引熱能轉換,保持恒溫恒濕條件,使整個首都體育館已經煥然一新。”丁東介紹説。

  五棵松體育中心黑科技亮眼

  本次測試活動中,五棵松體育中心將亮相一批“黑科技”。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主任陳雙介紹,場館選了五個科技項目,在防疫、物流、餐飲、轉播和媒體運作等方面使用了智慧體溫計、物流機器人、雲轉播等五個項目,增強了觀眾的體驗感。

  智慧體溫計被稱為“腋下創可貼”,是一款可穿戴式體溫計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統,工作人員只需將智慧體溫計貼在皮膚上,在手機小程式中就能顯示體溫數據變化,並可自動測量、自動上報給後臺。

  雲轉播是把傳統必須集中到一個地方的轉播拆解成三個環節:前端信號採集,雲端傳輸存儲,導播製作環節。雲轉播的優點是錄影機採集節目靈活,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專業級要求。遠端新聞發佈廳和遠端無人混合採訪都是基於雲轉播系統實現的,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又一種新聞採集傳播創新模式。

  測試活動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還將展示“子彈時間”和“自由視角”技術。“在場館的競賽場地設置一個由數十台相機組成的相機陣列,對拍攝主體進行120度至150度的多方位拍攝,再利用5G多媒體融合設備進行預處理後將視頻回傳至拍攝場地。這兩項技術結合既支援運動員和教練員多角度直觀回顧訓練細節,又能支援現場和非現場的觀眾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自由選擇比賽精彩時刻的觀看視角,主動參與比賽互動。”

  陳雙説,五棵松體育中心地處海淀區境內。場館內的一些科技冬奧項目的實施都是依託區內強大的科技資源實現的。

  國家體育館“秒算”細節

  國家體育館2020年底改造完工,並於2021年1月完成首次制冰。此次測試活動期間,該場館將舉辦冰球項目比賽。國家體育館場館運作團隊媒體副主任潘忠明介紹,此次測試活動是全面對標對表奧運水準,從各個方面進行磨合併積累經驗的一次難得機會。場館為冰球項目測試活動做了周密準備,每一個細節記錄精確到秒。“在競賽組織流程和對運動員服務方面,我們首先按照國際冰聯的有關規則,對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具體的步驟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有桌面推演,也有實際模擬,盡可能模擬出高水準的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景,針對這些情景做成應對方案,記錄下來製成腳本,這些所有的記錄都是精確到秒,對整個測試過程進行的培訓都是很有針對性的。所以通過這次測試活動,我們的辦賽經驗一定會有所提升,為成功舉辦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球比賽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測試活動成功不是最終目的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表示,距離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幕僅剩300余天之時,籌辦工作日益緊迫。在測試活動結束後,對標賽時要求,全面總結評估測試活動的經驗得失,全面排查梳理測試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抓緊時間逐一校正完善,確保這次測試發現的問題能有效解決。同時要抓好培訓演練。通過流程討論、桌面推演、模擬演練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團隊整體運作水準,提高應對運作中各種風險和突發情況的能力。在各團隊總結的基礎上,北京冬奧組委和各場館還要適時召開總結評估會,交流經驗得失,明確下一步就緒演練的計劃,實現全面就緒。“測試活動圓滿成功不是最終目的。”姚輝説。(吳東 李遠飛 卓然)

  “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安排

  4月1日-4月5日 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舉辦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冰球比賽

  4月1日-4月6日 國家游泳中心舉辦,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冰壺比賽

  4月1日-4月8日 首都體育館舉辦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花樣滑冰比賽

  4月3日-4月10日 首都體育館舉辦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短道速滑比賽

  4月4日-4月10日 國家速滑館舉辦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速度滑冰比賽

  4月8日-4月10日 國家體育館舉辦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殘奧冰球比賽

  4月9日-4月10日 國家游泳中心舉辦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輪椅冰壺比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