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陸文華:71年不忘初心跟黨走
朝陽區金盞鄉馬各莊村,陸文華是一位黨齡71年的老黨員。從18歲加入中國共産黨,到如今耄耋之年,他始終不忘初心跟黨走,一心一意為人民。
1930年,陸文華出生於馬各莊村,因為家裏窮,12歲起就給人家做長工放羊,一年到頭,只能掙得70多斤玉米麵。
戰爭頻仍,百姓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中國共産黨為百姓謀幸福,讓農民有飯吃。”陸文華沒上過學,但早早意識到了這個樸素的道理,並在心裏種下了向黨靠攏的願望。
1947年,17歲的陸文華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三十九軍一一五師,跟着部隊南征北戰。為了早日加入中國共産黨,他在部隊積極表現,還榮立一次一等功。
1948年8月5日,這個日子讓陸文華永生難忘,那一天,他終於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在戰鬥的間隙,支部老黨員帶領我在野地裏宣誓。”陸文華年事已高,許多事記不真切了。但説到入黨那天的情景,仍然清晰如昨,“黨旗是用一塊紅布拼接的。沒地方挂,只能班長、排長兩個人抻着。”
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朝鮮戰爭爆發。陸文華和戰友們又乘坐火車一路北上。1950年10月25日晚8時30分,他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戰場。
在朝鮮戰場上,部隊一路由北向南推進。年輕的黨員陸文華,見證着老黨員們一次次英勇衝鋒、吃苦在前、不怕犧牲的事跡。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美國重型坦克車駐紮在村中,志願軍武器落後,遲遲難以攻克。一位老黨員設計了“一點兩面”的策略,戰友從旁射擊轉移坦克的攻擊方向,他自己冒着生命危險,將爆破筒插進坦克履帶中。最終成功將坦克爆破。
受到黨員精神的感召,身為排長的陸文華也英勇戰鬥,九死一生。他所在的救護營,主要任務是在槍林彈雨中搶救負傷的戰士。“誰負傷了,我們就趕緊衝上去,要麼背、要麼抬,把他們轉運到安全地帶。”陸文華回憶説,由於要搶救傷員,他們無法持槍,只能在口袋裏揣幾顆手榴彈禦敵。“我們的原則是,寧可自己犧牲,也不能讓士兵受第二次傷!”
戰爭結束後,陸文華回到家鄉馬各莊村,投入到村內建設的第一線。在生産隊,他不怕苦、不怕累,積極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2017年,金盞鄉馬各莊村啟動棚改,947戶居民要暫時搬離村子周轉。正在大家觀望之際,德高望重的陸文華率先簽下了《周轉協議書》。在他的帶領下,馬各莊村完成簽約只用了短短46天!
眼下,89歲的陸文華身體仍然硬朗,每天下午,他都要去不遠處的郊野公園遛彎。“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者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撫摸着書房裏一枚枚珍貴的軍功章,説:“我永遠忘不了在戰場上犧牲、負傷的戰友們。”(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