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民意 匯民智|“這樣的互動,有助於讓中國製造變得更聰明”——一場全國人大代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作人員的對話

日期:2025-03-10 16:33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字號:        

  3月9日上午,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東林代表在駐地迎來了一位客人——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科技發展處處長王正。

  作為一名來自裝備製造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李東林十分關注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履職期間,他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廣泛了解相關情況,提出了以人工智慧賦能製造業的相關建議。

  “我們關注到您的意見建議,非常有代表性和針對性。今天來是想和您當面溝通,進一步聽取您的想法,同時也向您介紹我們在這方面的政策舉措以及接下來的計劃部署。”王正開門見山,表明來意。

  科技創新是産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産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

  “信息化、智慧化時代到來,我們必須積極擁抱它。人工智慧深度融入製造業各環節,提升全要素生産率,重塑産業技術體系、生産模式、産業形態,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李東林代表告訴王正,他所在的中車株洲所近年來建立了400人的智慧技術團隊,為企業各業務環節構建智慧體,賦能企業創新。

  “儘管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升,面臨研發資源不均衡、缺乏相關資質認定等問題。此外,如何確保數據安全、健全相應責任體系等,也需要引起關注。”李東林代表道出自己的看法。

  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是推進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的基石。

  王正説,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端抓供給,夯實技術底座,強化智慧産品供給,推動“智慧産業化”;一端抓賦能,推動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産業智慧化”;中間抓生態,做優標準、開源、金融等支撐,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王正還向李東林代表介紹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夯實産業基礎、壯大産業生態、培育智慧産品、推進賦能應用、深化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和成效。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強基礎、優産品、拓應用、育生態等方面繼續發力。您所關注的很多問題,都包括在其中。”王正説,“希望您能持續關注人工智慧賦能製造業,多多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

  一個多小時的交流,高效務實、乾貨滿滿。

  原汁原味記錄,及時梳理轉辦,坦誠溝通交流,充分吸納轉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繼續派出工作人員旁聽兩會,並通過設立24小時熱線電話等方式,認真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搭建起政府聽取民意、匯聚民智的橋梁。

  李東林代表的觀點就是被旁聽全國兩會的國辦工作人員記錄後轉給了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務院部門充分吸收代表委員智慧,轉化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實招硬招,已成為近年來政府提高履職水準的有效方式。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採納代表委員有關推動人工智慧産業發展等建議,出臺政策措施115項。

  “代表有建議,部門有回應。這讓我對自己的履職工作更有底氣、對政府工作更有信心。”李東林代表説,“我相信,這樣的互動,有助於讓中國製造變得更聰明。”(胡浩 劉芳洲)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